来源:、、、、信义玻璃;玻纤:疫情扰动有限,长期持续推荐全球龙头标的,以及我们持续推荐的五金龙头。四季度后,市场逐渐底部企稳并小幅回升。自4月份爆发至年末,申万水泥制造和玻璃制造板块分别下跌5.28%和15.06%,沪深300指数下跌1.55%,整体趋势保持一致,其中玻璃板块表现相对较弱,水泥板块小幅跑输沪深300指数3.7个百分点。 综上分析,从2002-2003年疫情前后的宏观数据表现上看,疫情使得宏观经济短期承压,但不改中长期发展趋势,对建材行业来说,从基本面数据上来看,疫情对行业运行的影响并不明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17年前无论是从经济总量、城镇化率、地产基建行业发展阶段和规模等角度,还是从建材行业发展阶段、规模、供求结构等角度来看,与当前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均有显著差异,因此上文数据呈现更多的是为读者做历史的回顾和呈现,若与当前情况进行简单的类比并不可取。下文将结合本次疫情的特点和现阶段行业近况进行展开分析。 当下疫情:需求短期承压,不改行业长期趋势 当下疫情所致的复工推迟,对行业的影响或强于非典时期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1月23日武汉市进行封城,此次疫情发展成为全国关注焦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拉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方政府根据所在地疫情进行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措施,其他举措还包括如要求公共场所进行停业、停办大型活动、关闭活禽交易场所、清查各地人员是否有武汉旅行史、是否接触来自武汉人员等。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截至2月1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380例,累计死亡病例3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例,共有疑似病例19544例。值得注意的是,最新2月1日新增疑似病例为4562例,较上一日减少457例,同时累计治愈病例已超过累计死亡病例,在各地政府高强度防控举措和医疗工作人员努力下,疫情扩散已出现一定的好转迹象。 与2003年非典疫情相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1)从临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普遍认为比SARS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更低的致死率;(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隐匿性强,部分病人初期症状不明显,在潜伏期仍然具有传染性,疫情防控难度增加;(3)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运期间,疫情扩散范围强于非典时期。 除病毒、疫情本身的区别外,当前我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地产、基建的投资规模和增速与非典时期均有明显不同。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在持续增长,动力较强,下游地产、基建需求旺盛,而此次疫情处于我国经济增速长周期放缓趋势内,地产、基建规模已经达到高位,投资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具体到中观建材行业层面,2003年的水泥、玻璃行业的运行主要受到需求因素驱动;当前行业快速扩张周期已经过去,在经济形势趋缓的背景下,行业运行由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驱动: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同时供给受到严控,行业供需轧差逐步收敛并保持微幅震荡,形成“新均衡”的格局。 对于工业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的主要方面在于延迟复工。由于此次疫情较强的传染性和发生于春运时间段的特殊性,1月27日,国务院发布通知,2020年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多地政府纷纷另行发布通知,推迟春节后企业复工时间。截至2月1日,全国已经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单独发文公布企业复工时间,58%的地区将复工时间推迟至2月10日。其中,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建筑工地复工时间做出明确要求,大部分建筑工地复工时间于2月10日或以后。由于存在疫情扩散的不确定性,未来复工时间是否需要进一步推迟目前暂无法确定,最终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强度将与最终停工时长有较强的相关性。 行业自身季节性特征对推迟复工有一定的对冲作用 一般而言,一季度是建材行业的传统淡季,主要受春节假期、天气气候等因素影响,工人春节前提前返乡,同时节后返工相对企事业单位偏迟,下游施工项目复工较晚。从过去几年春节后水泥市场的需求表现来看,一般节后两周(即元宵节左右),需求基本处于起步恢复阶段,华东、华南等地需求较先启动,节后一个月左右需求保持持续回升,若无降雨因素等天气影响,南方地区企业发货可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从往年水泥价格在春节后的表现也可以得到一定印证,过去四年,全国水泥价格一般在春节后4-5周出现明显上涨。 此次疫情之下,建筑工地复工时间普遍为2月10日或以后,即春节后两周/元宵节后。正常年份中,此时间段下游需求刚开始起步,行业自身的季节性特征将对推迟复工产生一定的对冲作用。 需求短期承压但不会消失,后续需求回补或宏观对冲政策出台将提振行业运行 疫情短期内对行业需求有一定负面影响。若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趋势在节后两周内得到一定遏制,建筑施工工地能够按照各地要求2月10日后顺利复工,预计疫情对建材行业需求的影响将较为有限;若疫情趋势持续,下游复工时间仍需继续推迟,预计将在短期内对全国各地一季度的投资端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目前最新新增疑似病例已出现下行迹象,未来疫情扩散趋势有望得到一定遏制,后续还需继续密切关注疫情情况。 从长期角度来看,我们预计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将对行业影响有限,主要由于:(1)疫情负面冲击过后,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重点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提供充足流动性外,还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我们预计疫情解除后,稳投资将继续是未来经济工作重点之一,相关促进政策有望出台。(2)原有需求不会消失,疫情缓解后需求有望回补。前期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今年地方债发行提速。根据Wind数据,1月份地方政府债共发行7850.64亿,同比增长87.83%,完成去年末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的78.5%。其中1月份地方债中以专项债发行为主,共计7148.22亿,占比约91%,投资方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去年以来的稳增长政策带来的资金支持以及目前已批复的项目不会因疫情的发生而消失,预计在疫情解除后,下游基建有望快速恢复,前期承压的需求有望回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