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国制造本相:替日本生产马桶盖 进口酱油生产线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5-24 11:58
流逝 形容女人的词 600713 爱康科技 永丰网 missing you 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第一季

  在东莞、佛山寻找中国制造的本相:替日本生产马桶盖、酱油生产线靠进口

  苏小张王彤月

  珠三角的一天是从大货车的轰鸣声中开始的。

  这是个神奇之地。大公司、小作坊、先进制造、低端设备都存在。这里既有格兰仕这样的家电巨头,也有沿街铺开的破旧低矮的建筑,看起来既像居民住房,又像工业厂房。马路上,货车永远比私家车多。道路被压得坑坑洼洼,颠簸不断。一件件中国制造的商品就这样不断承压,又源源不断流向世界各地。

  传统代工、陶瓷、情趣用品、家电、机器人、物联网、5G,低端的、高级的、原创的、抄袭模仿的、30年前的、未来的,所有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密布在这两个“中国制造”最热火朝天的城市:东莞和佛山。

  这是一座异常繁茂和残酷的原始丛林,所有生物的生长动力则来源于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们正在尝试对抗国际产业链转移和分工的规律,并决意将所有能产生利润的环节留在丛林之中。

  2019年四五月间,外贸环境波澜不断,创新短板再度放大,企业成本压力继续增加,官方重议“经济韧性”。这些宏大表征一一投射到佛山和东莞鳞次栉比的厂房间。

  创新成本的中国式答案

  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海天酱油生产基地,像是一个被巨大的透明罩子盖起来了。几层楼高的厂房充满未来感,里面几乎看不到人的身影,整个生产系统被一排又一排巨大的不锈钢管子链接起来,从原料开始到最后封箱打包的494道工序,都看不到想象中的工人,偶尔看到一两个也不是在生产酱油的熟练工,而是操作或者维护机器人系统的技术工。他们不需要懂生产工序,只需要懂机器人操作工序。他们的广告语叫,“有人烟处,必有海天。”但生产车间,人烟稀少。

  尽管这样的厂区往往被视为中国高端制造的新未来,但是至少在眼前,这些景象却与中国高端制造无关。海天酱油的智能化生产线,全部来自国外,主要是德国进口,品牌有rofa、krones等。外方工程师长期进驻,进行维修检测,当然价格不菲。

  当地政府部门的人士说,“国内的智能设备也有供应商,很便宜,但是不可靠,精细度也没有外国的好,机器人、机械臂这两年国内喊得很响,推动也很快,但说实话,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有差距。”

  与海天酱油比,同在佛山市高明区的安华卫浴厂区则大致符合所有外来人对传统生产的想象画面。厂区秩序感没那么明显,工人很多,车间噪音很大。年轻人很少,大多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这里也有机器人生产线,相对简陋,由于长期作业,机器人看上去也灰头土脸,失去了科技感的表象。安华卫浴隶属于乐华集团,这个集团旗下品牌还有箭牌、法恩莎。这是佛山最名声在外的制造业。

  这个车间更像是中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过度的场景。受制于传统惯性、投入成本、生产和工艺特点等原因,在往智能化走的时候,不那么干脆。他们率先智能化的,都是工人解决不了的和工人不愿意做的。

  尽管如此,这样看似混乱的场景也埋藏了技术的光点,这让厂内的员工乐于向访客介绍每一款最新的智能马桶,核心技术体现在哪里、研发水平体现在哪里。

  产品经理陈先生指着一排法恩莎马桶说,比如,马桶座圈,“要做到即时加热、即时去热,你皮肤一接触马上就是温的,一离开马上就是常温,这已经是加热马桶座圈的二代技术了。”

  陈先生说,“技术是要进化的,市场需求不可能一步满足。这需要一步步累积。背后原因:一是技术本身,是不是能达到普遍应用;二是成本;三是市场竞争倒逼。”

  一切对技术的追求,最终还是回归到根本:竞争力和成本。但中国制造和日本、德国相比,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上。

  陈先生说,“其实日本的马桶盖真的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他语气坚定。

  那为什么中国不直接卖日本那样的马桶盖?反而是中国生产之后,再让中国消费者从日本代购?

  回答一针见血:“因为国内价格战太厉害,你依照日本的标准做,但是卖不了日本的价格,这是看起来国内不如日本的核心原因。”

  这是中国制造面临的最独特的市场环境:抄袭模仿、迅速拷贝、价格战、销售为王,这些伴生在中国制造身上始终挥之不去的特征,让创新的成本更高,也让企业始终折返在呼吁知识产权与埋头快速模仿以抢占市场的冲突间。

  不赚钱就是流氓

  安华卫浴从2013年开始使用机器人,当时想解决的问题是马桶内部U型管道内壁的喷釉工序,原来是纯人工,里面根本喷不上釉,总计1亿多元的智能化费用让高明生产基地的员工人数从1.2万降低至8000多人。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东莞和佛山的很多制造企业的转折都发生在2014年前后。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给出了部分线索。从2011年到2015年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一路走低,从10.8%降至5.9%,几乎腰斩。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仅增长3.3%。

  竞争力一路下滑,原来的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放佛一夜之间消失殆尽。中国制造被逼到了角落里。企业成了这宏大变化下最受煎熬的注脚。

  这种煎熬恰恰为拓斯达这样的工业机器人制造提供了快速生长的空间。“企业不赚钱,就是耍流氓。”

  说这话的叫徐世杰(化名),前不久从华为离职,担任上市公司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负责技术研发。他的总结是,“赚钱一是快,二是如何把各项技术组装的更好。”

  这个在华为工作了十多年的年轻人,谈起技术更自如,也更直接。

  工业机器人领域三大核心技术被对应为三个核心部件:伺服系统、减速机和控制器。

  徐世杰说,拓斯达现在掌握了伺服技术和控制技术,只有减速技术没有做。不过我们暂时也不打算做这方面的突破了。因为国外已经有现成的了,我们买就可以了,另外国内攻关起来确实也比较难。除了技术,它对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中的精细度、耐用度都有非常严苛的要求,这已经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问题了,是目前工业基础材料加工和生产跟不上的问题。而我们作为一家智能制造综合服务企业,要去考虑客户直接需求和成本的问题。去花大力气攻关减速机技术,无法迅速让客户收益,也没时间。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