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成立已有十年之久的合资寿险公司,生在中国保险市场第三波扩容潮之际。因海航集团、台湾新光人寿两大强力股东背后的资本、保险专业技术、资源备受关注。谁料,50%VS50%的股权弊端也铸成了新光海航被“抛弃”的悲剧。 责任编辑:陈鑫 新光海航新棋局:房地产系主导的寿险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纵然业务停滞多年,但新光海航每年的续期保费依旧近亿元。根据之前新光海航并不大的保费规模计算,其续期保费占比远高于行业水准。 台湾新光人寿将新光海航人寿15%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市柏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由台湾新光人寿认购1.875亿元,深圳市柏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购1.75亿元,深圳市乐安居商业有限公司认购1.375亿元,深圳市国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认购1.25亿元,上海冠浦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认购6500万元,由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购6000万元。 1982年,国内恢复人身险业务。因长达二十年的停办,那时的中国保险业人才极端匮乏。人民银行调配干部、硕果仅存的老保险人、退伍军人和各大院校的金融毕业生(本科、专科、中专)成为中国保险业最早的人才班底。 1997年,39岁的万峰回归大陆,成为中保人寿(中国人寿前身)深圳分公司总经理,一战成名,以优异的业绩得到了时任中保人寿总经理何界生的赏识,踏上职业生涯快车道。 2008年9月,正在谋划保险版图的海航资本与急于进入大陆市场的台湾新光人寿一拍即合,达成协议成立新光海航人寿,注册资本金5亿元,双方各持股50%。 随后推出的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的选择中,中国人寿选择了相对保守的分红险。中国寿险市场进入理财时代。 2016年3月,新光人寿又将向新光海航增资的款项收回。 十年苦楚与无奈落得差等生之名 1月18日,《今日保》独家获悉,新光海航于今日召开董事会,万峰当选新光海航董事、临时负责人。同时,会议决定新光海航更名为鼎诚人寿。不过上述三项任命及决定,尚需银保监批准。 股权变更及增加注册资本金后,其股权结构如下: 2014年,在新光海航人寿年报中,暂收增资款一栏出现2.5亿元。但这笔款项仅来自于台湾新光人寿,海航的注资并未出现。 香江金控则是香江集团旗下从事金融业务的公司。香江集团以房地产起家,资产已过千亿元。香江金控与富力地产关系莫逆。 1亿元左右保费相对中国寿险3万亿盘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批次或者比之晚成立的复星保德信、中韩人寿、德华安顾、汇丰人寿等合资寿险公司,保费规模早已接近或超越10亿元平台。 海航集团将新光海航人寿12%的股份转让给上海冠浦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2012年,原本依据董事会决议,新光人寿和海航集团应于2012年7月31日前按比例向新光海航合计注资5亿元,但已萌生退意的海航却“消失”在增资事宜中。 临危受命,维稳数年的新光海航人寿临时负责人陈国柱不再担任新一届董事,将返回台湾新光人寿任职。
来源: 今日保 事实上,这并非房地产公司首度入主保险公司。早年的富德系、恒大、合生创展、宝能系、万达、绿城、保利、览海集团等均先后入主保险公司或与之结盟。原因,大多是希望利用保险现金流,实现与自身产业的良好协同。前海人寿、恒大人寿曾经的换帅风波及监管处罚也诉说了地产系险企的职业经理人并不好过。 鼎诚人寿新董事会成立后,万峰将成为董事长。 台湾新光人寿将新光海航人寿10%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市国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股东层面的理念问题之外,对万峰而言更大的考验还有:这一次不再是国寿、新华式的从90到100的增长之路,而是从0到1的创业之旅。新光海航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精算等部门核心人员因多年业务停滞,几乎流失殆尽,高管班子仅有1人的情形足以说明一切。 海航集团将新光海航人寿38%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新光海航人寿年报显示,“股东增资未如期到位”。 有新光海航人士告诉《今日保》,早年的新光海航做了很多20年期甚至更长期限的业务。若非增资事件,新光海航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续期保费规模。 回顾万峰国寿生涯,恰逢中国寿险市场极具自身特色的做大之路——以趸缴、理财型产品成为各大公司开疆拓土的利器,尤其是2001年银保渠道崛起后,中国寿险市场形象几乎锁定在中期理财险产品。 据《今日保》掌握的信息,万峰掌舵新光海航是由内陆股东力荐。其以续期拉动保费的经营模式,亦得到源自成熟市场的新光人寿的认可。 1个亿的保费,养活四家分支机构及总部,亏损情况可想而知。2009-2018年前3季度,新光海航人寿净利润始终难以摆脱亏损的境地。2009年亏损0.41亿元,2010-2015年净利润分别亏损0.49亿元、0.72亿元、0.9亿元、0.86亿元、1.08亿元和0.82亿元,2016-2017年分别亏损0.99亿元、0.87亿元。九年合计亏损7.7亿元。5亿元注册资本金亏损殆尽,偿付能力为负。 再看,新光海航则是一幕“增资—延迟—撤回”的戏码,无奈而苦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002年,中国人寿提出了“实现保费1000亿,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287亿元,并以此业绩首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现年60岁的万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亦是中国保险复业后的第一批寿险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