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新一轮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凌厉推进,开发侵占、私搭乱建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重点查处对象。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经历一场严格的环保清查。 保生态也要保民生。城口县目前正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积极研究适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产业脱贫项目,精准施策,引导原住民转变生产方式,全力以赴啃下自然保护区脱贫这块“硬骨头”。 但改变并不容易。现在,自然保护区的“从严管理”,让一部分“靠山吃山”的原住民不知所措。 汪时申心有不甘:“现在有卫星遥感,看你运气好不好,‘遥’到了就要倒霉。” 今年上半年开始,城口县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开展新一轮检查专项行动,依法行政,重点查处乱采滥伐、私搭乱建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本来是一个能带动百姓增收的生态农业项目,现在没做成,这个老板还在埋怨我把他忽悠过来。”李成江说。 李成江、江奉武等基层干部认为,要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撞车”问题,应实事求是对部分划定不合理的自然保护区调整规划,将生态保护价值不大、人口密集的区域调整出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对象价值重大、与原住民发生冲突的保护区,可结合脱贫攻坚,有步骤、分区域实施生态搬迁,同时赎买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非国有土地。 最终,这条“致富路”只修到自然保护区边界,成了“断头路”。保护区外是新铺的水泥路,保护区内还是土路。 还有的人在尝试新的绿色产业。在大巴山上,既能利用自然资源,又合法合规的养蜂产业正在兴起。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世强表示,中蜂养殖是保护区力推的产业,“山里没有比这个更生态环保的产业了”。 李成江说,在北屏乡像罗翠元这样需要易地搬迁和危旧房改造的还有58户,但因为不通路,建房成本较高,按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任务难度较大。一方面是严格的保护区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又有脱贫攻坚的时间表,新建项目没法实施,已建成的项目存在违规风险,“我们基层是既困惑又无奈”。 路只修到了半山腰 李成江、江奉武等基层干部表示,在自然保护区脱贫攻坚中,改变原住民多年来“靠山吃山”的生产习惯十分重要,这就要求着重抓好产业建设,依托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合法合规发展旅游等生态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而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也成为“众矢之的”。专家表示,在设立自然保护区时,一些地方政府未经科学论证就盲目申报,上级部门也未严格把关审核,导致不少没有保护价值的场镇、交通设施、工矿企业等被划入。 保护区原住民罗翠元对此深有体会。 相比之下,岚天乡岚溪村“小茅屋大巴山森林人家”老板张中艳接到关停农家乐的通知时,心情有点沉重。 没想到,开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农家乐,给他带来了麻烦。今年上半年,他的农家乐被国土遥感卫星监测到,只能停业。 “后来有些好项目,我也只能忍痛拒绝,保护区内没法搞。”李成江说,“村民上火,我心里也着急。” |
- 上一篇:聊城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中小学停止室外活动
- 下一篇:3针盖土网厂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