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成本的可控性、量产方案的可行性与技术含金量之间的平衡点如何去把握?如何持续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如何维持不同场景下的网络流畅性?这些环节依然是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技术公司的弱项。 在地板上,我们没有发现常见的用来给移动室内机器人定位的二维码标签,因此这款产品应该是利用了另一种主流定位与导航方式——单目或多目的视觉 Slam。而现场工程师仅是透露,这与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应用的是同一套技术。 但在产品发布前夕,我们在云栖大会达摩院展区中获取了这次产品的一些关键信息,并确定此次阿里 AI Labs 将发布两款面向 B 端企业用户的服务型机器人。 虽然在天猫精灵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为切入服务机器人市场积累实战经验,但小型消费智能产品与大型服务机器人之间的成本、生产流程及推广环节存在太多差异,因此,在并不流行补贴大战的服务机器人市场,阿里还是一个新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不说别的,你给外形大多少分呢,以及竞猜一下价格? 面对阿里 AI Labs 的这次「转型」,产品外形虽然并没有让人失望,但更多关于实地测试效果、量产以及成本的考量仍然让人心存疑虑。 譬如医院中,为了提升药箱中每包药物投送的精准度,箱体上方嵌入伸缩显示屏(类似于一块 iPad,如下图)也可以做人脸识别认证,避免…吃错药。
阿里达摩院曝光两款商用服务机器人, AI Labs 真的要开始「转型」? | 独家 2018-09-19 23:48 来源:机器之能 白色款为室内送货机器人 「我们的团队很新,但基本都具备硬件研发经验。这次产品从研发到硬件设计,均由我们自己完成。」 撰文 | 宇多田 原标题:阿里达摩院曝光两款商用服务机器人, AI Labs 真的要开始「转型」? | 独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毕竟商业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痛点」一直集中在功能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上,这也是从 2015 年机器人浪潮掀起至今只有 3 年,但机器人公司却经历了好几波寒潮的根本原因。 在现场,我们找到了这两款产品的研发团队负责人刘旭。 此外,与菜鸟的物流车概念相仿,白色送货机器人也使用了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拼装。
阅读 () 而据现场团队研发人员透露,目前公布的两款机器人仅仅是产品系列的一部分,后续还将有两款产品陆续发布。 此外,达摩院已成立一年,在王刚博士带领的无人驾驶研发团队独立出来组建达摩院智慧交通实验室后,AI Labs 的内部主要负责人团队也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这位具有 10 年硬件制造经验的经理人,在 2017 年加入阿里达摩院 AI Labs,随后便组建起一个名为 R Lab 的研发团队,专门进行智能机器人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商业推广。 而另一款黑色椭圆形机器人的概念并不少见,餐饮业是当下服务机器人产品切入最多的场景。因此,差异化需要更多体现在操作的流畅性,定位的精准性以及感知元件的配置、价格等方面。相关信息都需要在明天陆续公布,不过从外形来看,可以给一个通关证(终于不是深圳工厂流水线上出来的笑脸圆柱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