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发明展日前落幕 “黑科技”发明集中亮相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梁海祥 见习记者 郑晓慧
磁共振医疗车、玉石般透光的地板瓷砖、智能网联的纯电动卡丁车……上周六,为期三天的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在佛山落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项发明创新项目悉数亮相。记者现场走访发现,本届展览“黑科技”十足,而发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也勾勒出未来创新生活生产场景。 磁共振医疗车 MRI技术“开进”偏远地区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当今临床医疗常用的的影像诊断手段之一。然而传统MRI设备“体型”较大,只能在固定场所的使用,对于一些偏于地区的病人而言,要想做一次MRI诊断,往往要跑到大城市的医院才能实现。如今,这个难题正在被一辆“卡车”所攻破。 在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展区,记者看到一台“世界首创”的磁共振医疗车。从外观上看,车子与寻常卡车无异,但内里却大有乾坤。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副院长尹成凯向记者介绍,该车搭载了当今世界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全身、全功能MRI系统。车辆行驶移动,停车即可启动磁共振系统扫描。目前,该车已具备全地域、全天候、全道路的适应性,单程最大行驶距离为2000公里,既可由普通民网电网供电,也可以使用自发电机供电,而且自发电机可支持系统连续工作100小时。 移动化的磁共振医疗车可将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和医疗技术下沉到基层,为民众提供多种诊断服务。尹成凯表示,该车已经在试点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应用,利用磁共振医疗车对当地居民进行了疾病筛查包括膝关节病变、腰椎病变和头颅疾病等。 “目前该车为第一代产品,此后还会有第二、第三代产品相继面世,而且也会逐步加紧与政府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争取把医疗车‘开’进更多地方实施精准医疗。”尹成凯说。 黑科技防水服“泼水不沾” 在广东溢达纺织的展位上,工作人员正向一个身穿“防水服”的半人形模特溅滴自来水,但水滴却像泥鳅一样从模特身上溜走,一点水渍都没有留下。原来,这一身“泼水不沾”黑科技,正是源于该公司研发的防泼水面料。 展位上的一名研发人员罗先生向记者表示,该发明是通过对面料进行特殊工艺的处理,降低面料的表面张力,赋予面料表面“荷叶效应”,使水滴在面料上形成珠状而不易渗入内部,具有优良的拒水效果。这种面料不仅适用于自来水,还可以“抗”咖啡、红酒、番茄酱等生活污渍。 布料的着色及整理工艺也是企业研发的重点。罗先生介绍,目前公司应用的天然染色产品主要是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不经过人工合成,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像这件就是利用石榴皮来进行染色的,非常的绿色和环保。”罗先生向记者展示现场样品成衣。据悉,动植物染色废水易于生物降解,更环保,产品色光柔和,亲肤无刺激,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而通过对面料的改性及加入特殊的工艺技术,使得着色更均匀,牢固。 除了带来这种黑科技防水面料外,企业还带来了比头发丝还细的纱线——700英支纱线。英支是一个衡量棉纱线粗细的单位,支数越大代表纱线越细、面料越高档。“现在市场上的衬衫一般是用40英支的纱线来做的,但是这个纱线是700英支的。” 似“玉”透光的瓷砖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分别设立了国际合作发明创新展区、军民融合发展展区、粤港澳大湾区展区以及大中小学发明创新展区等。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巡馆中,几块“玉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竟是一块会透光的瓷砖。 宏宇集团关负责人秦先生介绍,这几块的“玉石”是最新研发的透光玉瓷砖,它采用玉质胚体和喷墨渗花技术,相较于普通瓷砖除透光这一特性外,硬度、显色度、耐磨度更高。“这款玉瓷砖的制成,需要先在温度为1100℃~1220℃的窑炉内烧制100~120分钟,实现‘完全玻化’,消除坯体内的气孔来避免光线的散射。在烧制过程中使其胚体结晶接近玉石晶体来达到透光效果。” 瓷砖作为重要的装修必备选材之一,质量是消费者选购的首要标准。当问及到是否担心热胀冷缩的气候环境导致瓷砖破裂时,秦先生表示,家用贴地瓷砖在选用上,吸水率高的瓷砖,吸水后热胀冷缩容易导致瓷砖表面龟裂,而地面经常会脏,吸水率高的瓷砖容易吸污,所以选择地面铺的瓷砖一定要选择吸水率在0.5%以内。“玉瓷砖的吸水率在0.5%以下,几乎不吸水,正常情况下,极少可能因天气原因开裂,翘起。” 全电动卡丁车 电池更换最快6秒完成 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电动化的卡丁车也开始量产。在ePower-kart的摊位,一辆黑色辅以荧光绿色的卡丁车吸引了大批参展观众。ePower-kart的股东兼技术开发者卢健铭介绍,这台全电动的新能源网联小型卡丁车,使用一套满足330A电流放电的系统,80Nm的电机扭力,配合可调链条传动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同等级的小型赛车中该车型加速能力属较高级别。 卢建铭指出,在目前的商用卡丁车行业中,卡丁车场的运营者往往需要准备“两台车”:即赛场上跑一台,赛场下加油一台。如此一来既提高了运营成本,又给管理带来了不便。为此,ePower-Kart研发了拥有多专利保护的电池快换系统技术,可以保证电池最快在6秒完成更换。“快速换电方案可使经营者减少一半车辆储备,降低了经营成本,而且充电无需架设充电桩,只要规划一个充电房即可。”卢建铭说。 安全性也是研发的重点。据悉,ePower-Kar是目前电动卡丁车全球市场中唯一拥有与电动汽车一样的车身管理系统(VCU)和汽车标准化电池管理系统(BMS),同时使用大量汽车安全标准电子电气化零部件,充分保证将电动汽车安全技术运用在电动卡丁车上。 卢健铭还表示,联网的远程控制也为卡丁车提供了一重“人为”的安全保障,“每台卡丁车都是联网的,一旦工作人员发现该车在运行当中有异常或驾驶人有危险驾驶的行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把车辆刹止。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分配不同动力,避免了类似‘新手开跑车’的情况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