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建材模式的变迁,还是销售方式的进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作为运营载体的产品服务的。而身处在整体变革的发展业态下,产品本身也势必要发生方向转变和结构调整。现下涂料市场的产品格局基本上已经结束了乳胶漆产品的大一统阶段,彻底走向了水漆产品、艺术涂料产品、硅藻泥、肌理壁膜、真石漆、仿石漆等各自为营,齐头并进的时期。和乳胶漆的大众相比,现在的产品品类都自带小众气质,但又努力地想让自己大众化。 产品由“大众”走向“小众”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尤其是外资品牌导入的高水平竞争手段,让仅仅掌握上游通路的经销商明显不能适应竞争要求,市场逼着制造商和经销商把注意力放到实际销量产生的地方——终端售点店面。并且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同质化产品,消费者越来越感到无所适从,品牌忠诚度也随之越来越低。此时终端市场作为整个销售通路的出水口,只有做到顺畅,才能使产品能够很快地销售出去,实现货畅其流。 同时,传统摊位模式自身杂货店式经营的弊端也在不断限制其生存空间。很多经销商反映称:“现在杂货店经营啥都卖,大钱赚不到但也饿不死,靠抓一些‘漏网之鱼’为生。而为了卖出货,他们往往把价钱压的很低,这样一来产品品质根本没法保证,不仅导致价格恶性竞争,自己的生存也无法长久。” 这其中牵涉到的价值培养和投入回报的问题,并不只是艺术涂料才会遇到了,而是所有具备小众气质的产品品类都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到,这些产品品类因为对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的要求,使它们无一不具备大资本投入、回报期长的特性。而工艺不尽相同,难度却不相上下的施工壁垒,也让其终端推进的速度缓慢,服务的人群有限。从这来看,也许各产品品类最终更会实现的一点是小众性与大众性并存,且各有价值不可或缺的平衡。 而未来在所有硬件和软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自行在网络端或移动端下单完成的消费模式并不难做到。就拿卫生间的局部装修为例,工程所需要买的测量仪,卫生间所需要的工和料等庞大的数据,在迅速就可以算出的情况下,消费者按结果下单就可以了,高效又方便。而伴随着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只需要提供完整和健全的服务就行。 但目前的情况是,整个建材行业里,涂料行业是将自己的产品做的最没价值感的。有经销商抱怨称,业主在装修时,随便买一个家具单品就花了2万元,却一点都不觉得贵,而整个墙面涂装下来才1万多块钱,消费者还觉得贵,两厢对比,觉得涂料特没价值。造成这样的现状,还是因为之前的不规范竞争、无休止的价格战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从而给消费者留下的低端印象。 庆幸的是,现在行业上下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努力地提升行业的整体价值。因此当下的各主流涂料品类间虽然各自为营,但并没有各自为政,而是在聚焦产品功能和技术创新的良性竞争的同时,不断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涂料行业的标准化和绿色环保化进程,让行业真正朝着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