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邢志敏介绍说,包括杨柳絮在内的花粉,其主要危害是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春季过敏性结膜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等。 杨柳树在北京大范围种植 从国家层面来看,2015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杨柳飞絮治理规划。 但他也表示,治理杨柳飞絮,要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推进,从根本上治理杨柳飞絮需要一个逐步更新和改造的过程。 和陈先生不同,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赵女士是个上班族,每天上下班在路上步行的时间至少有50分钟,之前有过花粉过敏史的她近期出门都要戴上厚厚的口罩,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做到全方位防护,“我平时还戴隐形眼镜,有时候杨柳絮会迷进眼睛,清理起来非常麻烦,一整天都会不舒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王小平对中新网记者介绍说,根据园林绿化普查结果,到2015年,北京市城市规划建成区还有杨柳树雌株200万株,占园林绿化乔木总量3700万株的5.4%,主要集中种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受杨柳絮飘散影响,近期一些医院过敏性疾病患者就诊量也出现明显上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邢志敏向中新网记者介绍,每年春季,该院接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比例就会明显增加,时间主要集中在三月中旬到四月底,通常接诊高峰期是以杨柳开始大量飘絮为节点,大概会持续两周左右。 “因此,去年这一时间有过敏症状发作的人群,今年要格外小心,一旦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疑似症状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谈到杨柳飞絮,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自身的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飞絮集中爆发期又该如何进行防护。 杨柳飞絮难题如何破解? 飞絮集中爆发期,民众如何做好防护? “解决杨柳飞絮的根本问题,在于逐步改造现有杨柳林分,选育优良的无絮少絮品种或杨柳雄株,或替换适生乡土长寿树种,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树种多样性。”丛日晨认为,目前,有些技术措施属于治标措施,如修剪、高压喷水、雌花疏除、树干注射飞絮抑制剂等,都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比如,修剪会影响交通,雌花疏除容易对树下植物产生药害,树干注射药剂需要每年使用等。 但她也表示,人体有一套自身的清洁保护系统,因此一般不过敏的人接触杨柳絮并无大碍,但是如果飞絮严重时,也有必要佩戴口罩做一定防护。(完) “当时城市人口数量较少,高层建筑也相对较少,有利于飞絮的迅速扩散,问题并不明显。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和高大建筑密集,部分种植密度高的区域,表现较为明显。”丛日晨解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