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花洲 “邂逅”曾经的老济南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06-16 15:19
猪网名 组挂网 dvd.taiwan-sex.com jianfutangjiali 五星级情缘 赖威任 异界躲美录 少年阿宾41 黄鸟影jul 妻奴婚恋高干 北京富家女胡雅捷 方广辉 吴曼殊 m6mm.exe 网游之生死试练

此外,百花洲展示区内还设有纪念济南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的思敏街,记载于北魏年间的流杯池子、流杯池子街等。另外,在附近曲水亭街8号,还有被誉为“蒲学研究第一人”的路大荒的故居。在泉水边的这间小屋里,路大荒研究整理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蒲松龄集》。

走在老石材铺就的石板路上,满眼都是老墙老砖老门老院,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还原老济南的生活。“这种‘没那么新’的感觉,就是在唤起济南人的乡愁。”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那么,这些或修旧如故、或复建的老建筑、老街巷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走到这里,我们又有机会穿越般地“邂逅”哪些与济南有关的古人呢?

相关新闻

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曾这样解释街名:这条街本来就叫后宰门,因为过去王府的后门是厨房所在地,经常宰杀牛羊之类,故一般把王府后门称作“后宰门”,这点在小说《西游记》中就有记载。明清时,从北京到各地王府的后门,“后宰门”大多雅化为“厚载门”。

前店后宅门连窗门楼青砖元宝脊

老济南家为何常种这些树

这里曾经的美食不弱于今天的芙蓉街。后宰门街东西走向,长400米左右,东起县西巷北口,西止曲水亭街,是济南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与馆驿街齐名,比隔街相邻的芙蓉街160余年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曾是九华楼饭庄、同元楼饭庄、远兴斋酱园和庆育药店四大名店的所在地。鲁菜中的九转大肠便诞生于九华楼饭庄。那时,后宰门街与附近的芙蓉街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人们逛够了芙蓉街上的书店、古玩店,会到曲水亭喝茶或到后宰门街美美吃上一顿。“芙蓉街,西奎文,曲水亭街后宰门”就是这样来的。

百花洲里的水系

明府城是济南城市历史遗存最集中、泉城特色最丰富、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区域,拥有芙蓉街、百花洲、府学文庙、题壁堂古建筑群等历史遗存,堪称“老济南”的缩影。而已于6月1日开始试验性文化展示的百花洲一期作为整个片区的先导性项目,举手投足,更是备受瞩目。

还有位于后宰门街56号的万家大院,高大的门楼颇引人注目,但因有“居民住宅,谢绝参观”字样,无法一睹院内情况。据悉,老宅为三进院落,正门在院后街,后宰门街的大门楼为后门;主体院落长约100米,东西宽30米左右。站在高处远远望去,雉墙鳞次栉比,依稀可见昔日风采。有一种说法是,万姓人家为前清举人,后在北洋政府为官,宅子可能是在那时建造的。

比如曾巩。宋时的百花洲,比现在大得多,水中有小岛,名为百花台。百花台因百花得名,又因百花堤为北宋齐州(今济南)知州曾巩(江西南丰人),所建,所以亦名南丰台。百花台周围,花木扶疏,流水潺潺。

“这部分集中展示老济南民居的多样性,以及淳朴、厚重之感。”济南园林设计院相关负责人高跃说,济南地处华北,民居采用的是北方系的四合院布局,因居住的多是老百姓,所以多以一进院的简单形制布局,多采用“青砖黛瓦”,窗框则采用暗红色或墨绿色,突出安详宁和的特点。同时,建筑多为坡屋顶、青瓦、花脊等,门楼屋顶有清水脊、元宝脊等屋脊形式,展现出老济南的特色。

曾巩李攀龙王象春,这些古人都曾与这里结缘

田家公馆万家公馆路南的老建筑别错过

位于后宰门街西首的基督教堂,为老街添了浓厚的异域风情。美南浸信会于1921年在此购房做教会会址,成为教会所属的一个诊所。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在老城区的基督教信徒到城外的教堂做礼拜出城时,根据日军的规定要向守城的日本人行礼,信徒心理上难以接受,于是商议在老城区建了一座教堂。 1993年4月教会将礼拜堂进行改造,成为目前这种两层礼拜堂的格局。

据悉,不少济南民居内,一年四季都有花,春天有玉兰,夏天有石榴,秋天有海棠,冬天有腊梅,此外还有木瓜等。玉兰是四合院常见的植物,代表着报恩,寓意子女的孝心,而且玉兰还具有观赏价值。海棠一年四季花常开,象征家庭和美。石榴多“籽”,象征多子多福。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在过去的一些富贵人家,必种金(迎春)玉(玉兰)满(石榴)堂(海棠)。

除了老建筑,这里几乎每一处街巷和每一处泉池水系,都有独特的人文故事。

“本次试验性开放的百花洲一期项目,已完成的有11组建筑。”王虎告诉记者,后宰门街路北,完整保留了两处老建筑,一是联群报社,是一家民营报社,现在门口仍挂着“新闻故事搜天刮地市井行情万象包罗”的牌子。门口现在摆放着一个木器艺术研究的牌子。店内工作人员说,“这是老建筑,我们被要求不能随便改动。”二是自此向东,不远处的另一个二层楼,以前叫做“吴家南纸店”。

“根据规划,部分建筑今后将按原来的业态进行恢复,再现当年场景。这也是我们的要求。”明府城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虎说。

这里过往的热闹不输今天的泉城路。在清代、民国时期,商铺云集,人来人往,饭店、点心铺、客栈、商行、药店、首饰铺、理发店、印刷社、报馆、教堂等一应俱全,是老城区的商贸中心。

这个端午节,逛百花洲,读老济南故事去喽!

后宰门街曾经的一家报社老院子里还保持着旧貌

展示区内,还有一批根据历史记载恢复的建筑,比如山东官书局,1869年至1870年创办于后宰门街路南,为山东巡抚丁宝桢所办,是官府出资经营的山东最大的出版发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刊印并经销古代典籍。比如太和阁药铺,1995年曾有住户在后宰门街发现一方石碑,为乾隆年间太和阁药铺所立, 也算是当时的一则“药品促销广告”了。

在后宰门街42号与40号门口,挂着一个文物保护的牌子,上面写着“后宰门街同元楼饭店及后宅传统民居”。不过,门口也有居民自制的牌子“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现在的人恐怕已很难想象这家店曾经的辉煌——有时一天能接4个婚宴。不过,老济南仍然能说出这里最著名的面食,如蒲菜猪肉灌汤包、金丝卷、银丝卷、素菜包等。

百花洲片区重建的仿古老建筑

 

比如瞿圆初,瞿秋白的父亲,曾住在该片区的岱宗街23号。据有关史学资料,瞿秋白之父名瞿世玮,信奉道教,道号圆初,通医药,擅山水画。为谋生,瞿世玮到济南投奔曾担任过山东乐陵县知事的同乡王璞生,做了王府的家庭教师。这王府便是原娘娘庙街15号,后改为岱宗街23号。

百花洲片区的老建筑

走在后宰门街上还能想起九转大肠的香味吗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