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迄今美国最庞大的家族企业之一,科勒多年来声名远扬。它既如人人所熟知,充当着厨卫时尚的风向标,同时还出人意料地包含重工业和服务业,拥有备用发电机及动力系统产品,旗下也不乏酒店和世界级高尔夫球场。 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之后难有突破……古今中外,这样的境遇不知在多少家族反复重演。科勒则构成了为数不多的例外。 早期科勒公司 / 来源:科勒官网 149 年前,美国的威斯康辛州,奥地利移民约翰 · 麦克 · 科勒(John Michael Kohler)从岳父手中买下一家小小的铸造厂,主营业务是为农民制造铸铁农具。10 年后,他制造并成功销售出世界上第一台浴缸,由此将科勒导向 " 厕所之王 "、" 卫浴之王 " 的发展路径。 但科勒作为卫浴品牌走向全球,则起始于二代。身为约翰次子,沃特 · 科勒(Walter Kohler)接手家族企业时,公司正岌岌可危,但沃特却并未止于守业。他延续了父亲的创新之风,在执掌科勒的 35 年间硕果累累:定义了卫浴产品的概念,将工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研发出影响世界的科勒发电机组,成功进军重工业;启动了科勒小镇建设,时至今日都让观者动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约翰创始科勒之际,正逢 19 世纪西方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而沃特领导科勒期间,则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及 1929 年的大萧条。即便在沃特之后,他的弟弟郝伯特 · 科勒和第三代小郝伯特执掌公司期间,也不可避免地经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影响。 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科勒成功生存,在滚滚洪流中持续向前。 一头牛加十四只鸡开启的帝国 在西方,危机多由 " 黑色星期五 " 开启。 1873 年 5 月的黑色星期五,暴风眼是维也纳交易所。震波迅速经由欧洲传导至美国,最终覆盖了美德奥英法俄意,以及荷兰、瑞典、比利时、日本、阿根廷、印度等,持续长达 5 年之久。波及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远超以往。 后经统计,此次危机,致使美国企业倒闭达 47000 家,另有大量企业间断性停工或仅局部开工。 科勒创始人约翰 · 麦克 · 科勒 / 来源:《敢创之旅:科勒百年传奇》 但总有人敢于迎难而上。就在危机爆发这年的 12 月,29 岁的约翰以 5000 美元完成了和岳父的交易,科勒公司由此诞生。在后人的描述里,约翰被归为一名商人、艺术经理和社区领袖,他性格外向、表现活跃,同时热爱音乐,在经营科勒的同时拥有并管理一个歌剧院,后来还当过当地的市长。事实证明,这些特质都无一保留地遗传给了他的儿子沃特。也正因此,才有了后来将艺术与工业完美结合的科勒。 除此之外,约翰的另一个特质是思路灵活," 对苦难抱着巨大的同情,并且把这种同情转化为具体行动。" 那时美国尚以农业为主,科勒的早期业务围绕农民展开。经济危机中,农民没有现款,但比起工人和其他从业者,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最大的优势是食品物品相对丰富。约翰维持公司运转的方式,就是以物抵款。不管是一筐土豆还是一只大鹅,不管是一根木材还是一块毛毯,都可以换来科勒打造的某把农具。 最早的浴缸 / 来源:《敢创之旅:科勒百年传奇》 1883 年,危机早已结束,成立满 10 年的科勒也迎来发展的里程碑。在此之前,其产品已经从农具扩展到庭院铸铁工艺制品及搪瓷产品。这一年,约翰则将铸铁和搪瓷工艺结合,在作为洗猪容器的铸铁缸外面包上搪瓷层,再加上四个支脚,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浴缸。这个浴缸最终成功以一头牛和十四只鸡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农民。卫浴产品由此成为科勒的主营业务,这为日后沃特带领科勒在卫浴领域大展手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 1900 年 10 月,科勒的大型铸造厂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工人达到 250 名。但不到一个月后,年仅 56 岁的约翰去世。次年 2 月,铸造厂又因一场大火毁于一旦。长子罗伯特带领兄弟们靠贷款在原址重建工厂,但公司已然陷入困境。那几年里,厄运似乎缠上了科勒。1904 年和 1905 年,接手科勒的三兄弟中,三弟和大哥相继英年早逝,接连失去亲人的沃特,不可推卸地扛起家族重担。 这一年,沃特正逢而立。他 2 岁时,父亲创办了科勒,15 岁时,他便辍学加入公司,18 岁时成为工头,24 岁起担任工厂主管。父亲去世时他兼任了财务总监,而这一次,他的职责是总裁。从这时起,直到 1940 年,他将如父亲那样继续大胆开创,带领科勒走上新的巅峰。 卫浴不但是实用的,也可以是美的 沃特性格坚韧,信奉踏实勤恳,其名言之一是," 才华,甚至是天才,都无法取代竭诚努力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他又最爱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 · 拉斯金的那句话," 不勤奋的人生是罪恶,不艺术的勤奋是野蛮。" 正是这样的人生观,决定了沃特必将给科勒以及整个卫浴行业带来蜕变。 沃特 · 科勒 / 来源:《敢创之旅:科勒百年传奇》 1911 年,在接手科勒 6 年之后,沃特已经成功带领科勒走出逆境,公司扩展到 900 人以上,并开始在美国之外开设分公司。彼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推动欧美基本完成工业化,国内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基本的卫浴产品已渐入红海。沃特从中看到了人们在对日常用品 " 实用 " 之外更高的需求,这便是 " 美 "。 正是在这一主旨的引导下,1911 年,科勒开启了卫浴行业第一次技术革新,研发出一体式浴缸。这种浴缸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在安装时将浴缸和裙边两个独立的部分连接,而是一次成形整体浇铸,整个浴缸浑然一体,不再有缺口、接头和缝隙。这款浴缸创造了至今依然沿用的行业标准,但更重要的是佐证了沃特的卫浴新主张:" 卫浴不但应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美的。" 同年,科勒又相继推出行业中第一个一体式台盆、第一个一体式厨用水槽,从此在将卫浴打造成艺术品之路上大步迈进。也是从这时起,曾经的铸铁浴缸小型制造商科勒,开始真正崭露头角,成为美国卫浴行业先锋,并逐渐向美国卫浴巨头靠拢。 到 1927 年,科勒再出创举,开发出全金属水龙头。在此之前,水龙头只有主体是金属,但把手通常是瓷质,容易破裂。而全金属水龙头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因而迅速成为行业标准。 不过,这一年,科勒最令人尖叫的创举还不是水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