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最“协议只给出了“地板价”?国内化工板块上演多头狂欢(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4-14 12:07
股票投资 描写春天的成语 云南铜业 幻听歌词 七美德 魏宁海新浪博客 今日股市行情

国内能源化工板块出现分化

国内市场方面,昨日原油主力合约开盘跳空高开,但随后迅速走低、涨幅逐步收窄,截至收盘跌幅超2%,收报于285.1元/吨。

对此,钟美燕表示,自4月初以来,内盘原油整体的反弹幅度不如外盘,主要是基于内外盘价差的大幅升水,以及目前疫情特殊时间节点上夜盘缺失导致的价格波动率的不匹配。短期来看,内盘油价的波动性将会弱于外盘,即呈现涨、跌幅度均小于外盘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交割临近前SC可能存在价差回归的可能性。中期来看,油价底部确认后将大概率上是以震荡的节奏上行,需要对需求复苏的时间和力度做持续性的跟踪。

不过,基于OPEC+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国内部分化工品上演多头狂欢,PP、LPG、塑料三大品种盘中触及涨停,截至收盘PP、LPG主力合约大涨逾5%,其余商品尾盘跳水回吐大部分涨幅,塑料主力合约上涨3.26%。

“OPEC+达成减产协议,短期会带动市场对化工品种的炒涨情绪。同时原油价格上涨,成本端利多能化品种,毕竟原油作为大宗商品之王,是多数能化品种的原材料,以聚烯烃为例,虽然目前聚烯烃的生产工艺较为多样化,有油制、煤制(CTO/MTO)、丙烷脱氢等工艺,但是以石脑油为原料的油制工艺仍然是最主要的工艺路径。”首创期货能源化工研究组表示。

此外,虽然OPEC+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但市场部分投资者亦担心减产数量难以抵消疫情防控导致的石油需求骤降。高盛表示,OPEC+达成了历史性的减产协议,但减产幅度并不足够。预计OPEC+原油供应将较第一季度的产量减少430万桶/日,未来几周油价将进一步下跌。“因此,达成减产协议能否带来原油的企稳还有待观察。”首创期货能源化工研究组说。

不过,OPEC+达成的历史性减产协议,无疑从成本端利多聚烯烃,同时短期加重了市场的炒涨情绪。其中,PP的暴涨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对此,首创期货能源化工研究组表示,近期PP纤维料需求暴增,带动价格大幅上涨,石化企业纷纷转产纤维料,压缩了标准交割品拉丝料的排产空间。PP纤维料因其口罩应用今年被广泛关注并出现需求激增,1—3月份国内纤维料供应总产量在77.5万吨左右,同比增加其实并不十分明显,但进入4月份之后,尤其是清明节前后需求的突然增加,纤维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得其利润飙升至接近5位数,使得聚丙烯生产厂家排产纤维料的积极性提高。截至当周(4月10日),国内在产纤维料石化装置合计产能856万吨,装置排产比例超过26%,较3月份装置排产率高21%还要多,供应端产量明显增加。纤维的大量生产确确实实的压缩了拉丝排产空间,目前拉丝料的排产量已经降到20.69%的历史新低。

“此外,PP05合约临近交割,且有逾60万吨的交割量,标品紧俏,据了解,当前华东贸易商已经出现了惜售情绪,拉丝的价格也从周五的8200元/吨涨到了9000元/吨之上,拉丝的再次上涨似乎也已经顺理成章。”首创期货能源化工研究组说。

昨日PP的上涨拉动了LLDPE的上涨。“由于聚烯烃L和PP相关性极强,同时很多投资者会进行L和PP的套利,故L和PP一般会同涨同跌,此次PP大涨,亦带动L上涨。”首创期货能源化工研究组表示,与PP类似,对口罩等防疫物资主要原料的需求(聚丙烯纤维料为主,做熔喷层及无纺布。聚乙烯低压膜部分参与口罩鼻梁架制造、低压高熔酯注塑则多数参与口罩内层)带动聚乙烯低压注塑高融酯料市场价格大幅拉涨,近期部分生产企业全密度装置转产带来标品(7042等)排产下降。

“短期来看,聚烯烃L和PP仍受标品排产比例、原油价格涨跌及市场炒作情绪的影响,切勿盲目追高,谨防高位上涨急停风险。中长期仍需关注OPEC+减产协议的执行情况,全球疫情的进展情况及对需求端的影响,在供需格局并未根本改观之前,仍以逢高沽空思路为主。”首创期货能源化工研究组说。

美国疫情不容乐观,欧洲情况有所缓解

当地时间4月1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正在迅速蔓延,致死率是2009年H1N1流感的10倍,而且在人群密集环境,如养老院中更易传播。有些国家的病例每三、四天就会翻一倍。

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3日17时(北京时间14日5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为1905935例,死亡病例为118623例。美国新冠确诊病例升至572587例,死亡病例为23078例,是目前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西班牙确诊病例为169628例,死亡病例为17628例;意大利确诊病例为159516例,死亡病例为20465例。法国确诊病例为137875例,死亡病例为14986例;德国确诊病例为128208例,死亡病例为3043例。

不过,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疫情最严重的五个国家(英法德意西班牙)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至18077例,创3月23日以来新低。4月12日,英国新增5300例、法国新增2900例、德国新增2300例、意大利新增4100例、西班牙新增3477例。其中法国单日新增创4月2日以来新低;德国单日新增创3月18日以来新低;西班牙单日新增创3月20日以来新低。

然而,美国感染病例仍未见拐点。昨日,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对NBC表示,美国现在正在接近病毒高峰,预计未来几天美国新冠病毒病例将开始下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疫情在美国大规模暴发?对此,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总结了三点原因:第一,美国疫情爆发初期检测量不够,即使有了一些“社交距离”的措施,但由于不知道哪些是感染者,所以收效甚微;第二,虽然大家保持了一定的社交距离,但是美国人民大部分却没有戴口罩,造成了病毒的传播;第三,美国初期并没有将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进行隔离,造成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称,美国在防疫举措中存在不利因素。他表示,各州政府自行管理区域内事务,导致各州与联邦政府间的资源调配并不统一,这也导致各州疫情无法得到同步防控,加大了控制疫情蔓延的难度。

张文宏表示,11月份以后我们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就会在11月份左右到来。南美洲,还有就是非洲、东南亚都开始出现疫情的暴发,所以按照现在的数学模型来统计,在今年的夏天,把这个病毒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冬天到来的时候,大家又开始聚集了,这种病毒在冬季的复制能力也会增加,所以这一波疫情我们是预计得到的。但是经过前面一段抗疫经验的积累,还有特别是对于诊断技术的广泛推广,他表示,相信下一波疫情原则上来讲比第一波要低很多。但像非洲、南美等医疗资源不充分的国家,可能真的很难度过下一个冬季。

关于如何延缓或杜绝疫情二次暴发的问题,张文宏表示,不取决于中国、美国、欧洲,世界疫情的控制取决于世界上那些最没有能力控制疫情的这些国家,是不是控制得好。

当地时间12日,英国政府发言人称首相约翰逊已经出院,但不会立刻回到唐宁街10号工作,而是会在首相乡间别墅契克斯庄园继续休养。政府发言人说道:“在医疗团队的建议下,首相不会立刻开始工作。首相向医院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同时他也与所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人同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又一款新冠肺炎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月13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灭活疫苗(Vero细胞)Ⅰ/Ⅱ期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处于“通过审核”预注册状态。根据公开信息,这是继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之后,中国第二个注册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