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会拥有全国最大的古典家具专业市场和国内最大的单体古典家具展销商城,建成了十里古典家具长廊,并以此为基础组成方圆20公里的古典家具产业集群。新会全区现有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产品远销国内京、津、沪、穗等大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会还创下县级行政区全国古典家具的“四个最”:一是古典家具生产经营厂企门店最多;二是古典家具“五属八类”的红木原料品种最齐全;三是古典家具京作、苏作、广作并存发展,品种最多;四是广作古典家具产销地域最广、最多。 2009年6月,新会获称“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如今,新会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主要产地,汇聚全国各地投资者和能工巧匠,共同传承古典家具文化。 产业升级“匠心”延续 站在“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一历史新方位,新会不断思考古典家具产业的升级之路,推出了“一小组一方案三指引”工作计划,包括成立古典家具行业规范管理专责领导小组,出台古典家具产业规范提升实施方案,发布古典家具新办经营主体准入工作指引、古典家具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指引、古典家具行业涉及税种征管指引。 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新会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特别是研究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规划建设古典家具产业发展区,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明确划定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对现有古典家具经营主体,合理引导至产业集聚区,借此改变遍地开花式的行业发展现状,将以往零散分布的古典家具经营主体逐渐向集聚区汇集。 近年来,新会古典家具企业逐渐由“粗放式”向“精细型”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中国红木委红木与红木制品检测中心新会办事处和已经取得国家CMA资质认证的新汇红木检测有限公司的作用,对红木生产企业严格把好用料和生产质量关,确保红木家具的产品质量,严防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二是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将古典家具文化、古典传统工艺、木材高效利用和技术创新融为一体,全面提高红木资源的产品附加值。 为进一步打开市场,使“新会红木”成为消费者心中优质古典家具的代名词,新会古典家具企业积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在政府和品牌企业的带领下,搭乘“互联网+”快车,建设古典家具网上宣传平台,开展微营销、全网营销、020网络营销模式“三位一体”推广,加快新会古典家具信息和品牌传播,积极推动新会古典家具电子商务发展。当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会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新会港国家一类货运口岸的作用,积极创建保税物流中心,推动通关贸易便利化。通过建立原木专业码头、物流园及原材料采购中心,畅通对外贸易渠道,大力拓展古典家具海外市场,重点提高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 传承千年工匠技艺,最渴求的是隽永匠心的匠人。近年来,新会多管齐下助推“新鲜血液”注入传统行业。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古典家具企业与院校、培训机构合作,举办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在职进修班,或通过组织行业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建设古典家具行业高级工艺师工作站,引进一批行业高水平人才,丰富工艺人才储备,提高我区古典家具制作整体工艺水平。三是加强人才发展资金支持。针对古典家具行业紧缺人才,研究制定人才引进培训实施办法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古典家具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四是开展人才培养,打造工匠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推荐、技能竞赛等方式,挑选一批新会古典家具特色工匠,建立新会区古典家具工匠数据库,探讨设立古典家具工匠培育资金,鼓励大师带徒弟,传承技艺,打造具有新会特色的工匠文化。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心中不断涌起强烈的文化自信,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已传承700多年的新会古典家具,无疑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一代代匠人的努力下,每一件蕴含着匠人心血与智慧的新会古典家具,都必将竭力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将让工匠精神在新会得以延续,让这些积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品,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