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草木葳蕤,鲜花吐芳,处处涌动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热潮。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美丽宜人的园区环境,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恢弘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智造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这样说,企业运进来的是黑色的煤炭,运出去的是白色的环保材料。我们以煤炭和石灰石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聚乙烯醇,加工转化过程中,生成的电石、乙炔、醋酸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等中间产品作为成品销售,而产生的‘废料’电石渣通过处理变废为宝,生产成水泥或土壤改良剂,产生的工业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或用于绿化。” 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德宝说。 2017年,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评国家“绿色工厂”示范企业,是内蒙古唯一获评“绿色工厂”的化工企业。获此殊荣,凭借的就是这条“绿意”浓浓的产业链:煤炭/石灰石—发电—电石—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A),而这条产业链也是目前国内相关行业最完整、技术领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蒙西园区聚焦“绿”元素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坚持“低碳、循环、集聚、延伸”的产业发展定位和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的“五高起步”以及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三新立园”发展标准,引进企业6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户,上市企业5户。初步形成了新型化工、特种冶金、高新材料、电力、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构筑了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发展模式,形成建材、冶金、煤化工、氯碱化工四条循环产业链条和智慧物流产业链。 园区已形成的主要产品产能中,PVA领跑全国,占全国产能比重的30%;特种钢填补全市钢铁及其制品领域的空白;PVC、电石、烧碱、粗苯等产业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 如果说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的“五高起步”让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突飞猛进。那么新型化工、特种冶金、电力等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又让“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超长循环产业链不断延伸。多产业、多样化、多级支撑的发展大格局正在蒙西形成,绿色循环经济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我们利用电石渣研发的土壤改良剂经过实验,改良土壤的效果非常好,现在不仅闯出了品牌,还出口到了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去年我们还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等地的碱地进行了改良,效果良好,荒滩变良田。”西部环保鄂尔多斯土壤改良剂项目经理王永毅说。 蒙西园区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用循环经济思想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促进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及循环利用。作为鄂尔多斯市最大的PVC生产基地,园区每年生产PVC产生大量的电石渣废料,而这些废料正好是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土壤改良剂项目的原料,企业设计的50万吨产能可轻松消化生产PVC产生的电石渣。 2018年内蒙古西部环保有限公司旗下的西部环保鄂尔多斯土壤改良有限公司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地蒙西园区,该项目的建成运行,不仅增强了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土壤修复领域的研发实力,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还实现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也开拓了PVC副产品及废渣新的应用领域,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辟了新的道路,推动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清洁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借智借力 人才战略助力科技创新 “奶奶,您再撑一撑吧,现场项目结束,我就回家……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做梦几乎都是重复着这句话。”陈小敏话语间流露出由衷的愧疚。 32岁的陈小敏是内蒙古双欣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部副部长兼活性炭和水处理课题组组长,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共党员。 2018年1月8日,因需要技术指导,陈小敏受命前往杭州为客户余杭水务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支持。然而就在调试的关键时刻,家里传来了紧急消息,奶奶病重,通知她即刻返回。 怎么办?调试进入关键期,如果返回,将会导致杭州居民春节期间不能正常用水,失信于客户,同时也会给公司的信誉带来损害……最后,她毅然决定继续留在现场进行调试。 5天后,就在她进行滤池运行参数测试的时候,接到爸爸的电话:奶奶走了……她蹲在滤池上,失声痛哭后擦干眼泪,继续进行检测,最终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反复调试、实验,确定了一整套活性炭滤池运行调试方案,圆满完成调试任务,为公司赢得市场的同时,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 高学历、高科技、有担当,这就是陈小敏所在的双欣高分子技术研究院。研究院现有科研人员4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8人,本科27人,其他3人,兼职工程技术人员37人。研究院建设了国内PVA行业、高性能活性炭行业一流的硬件和软件研发设施等,取得发明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6项,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11项,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设计—开发技术体系,是该行业最具权威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技术研究机构。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蒙西园区巧“借力”精“借智”,助力科创腾飞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园区重点企业与20余所区内外院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在科技研发、培育人才等方面广泛合作。其中,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部分企业与内大、内工大等高校就人才培育、科技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等签订了14项校企合作协议,并在园区建立了6个大学生实习基地。 园区围绕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从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综合协调等方面,向全球创业团队、高精尖人才抛出“红绣球”,出台了《园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编制了《园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人才优惠政策,明确人才工作方向;设立了人才资金专用账户,引导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近两年,园区累计引导企业投入科技资金约13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同时,园区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及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2029万,为企业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双欣环保材料公司获批自治区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蒙西集团获评鄂尔多斯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蒙西高分子材料公司获评鄂尔多斯市产业创新创业团队。 政府主导 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