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不落人后 兴学一片赤诚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5-16 12:06
马年 喜欢你歌词 古代情诗 涨幅 吉安新闻网 with you 健全机斗士

下南洋艰苦创业,成印尼“橡胶轮胎大王”;回报家乡,投自来水厂建“泉州第一高楼”;出钱出力,长达半世纪为教育。爱国侨领张水荃大爱精神影响后人——

为善不落人后 兴学一片赤诚

    ▲扫码看张水荃故居及其捐建的学校

    张水荃故居

    梅岭中学校长陈文材

    ▼梅岭中学

    张水荃

    张水荃故居

    南安市官桥镇岭兜村又名梅岭村,关于“梅岭”的得名,还有一段美丽传说。相传,岭上曾一度梅花盛开,山上有个穷苦姑娘,天天上山采摘梅花,乡里人都称她“梅花姑娘”。一天,一个新上任的年轻知县张姓,乘轿过岭,被这位唱山歌的姑娘所吸引,双方以歌对答,一见钟情。然而,张知县欲娶她为妻遭拒,没想到他为爱弃官,天天到此与之相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梅花姑娘”被其真情所感动,最终两人共结百年之好。这个岭也就以“梅花”为名流传至今。

    在这个诗一样的小村子里,张水荃的名字就像梅花一样,永远盛开在梅岭人心中。“如果没有水荃先生长达半世纪捐助家乡教育事业,就没有学校的今天。”梅岭中学校长陈文材说。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今年适逢张水荃诞辰100周年,由张水荃儿子张克荣捐资1100多万元,在梅岭中学建设的“德味堂”和“念慈楼”,有望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这对华侨父子爱国爱乡的故事,在侨乡南安广为传颂。                               本报记者苏清彬李想见习记者李杨瑜文/图视频

    白手起家人生导师是李光前

    木门窗,夹壁墙,青瓦房……张水荃故居位于岭兜村土泥自然村,这座占地两亩的古民居,虽破旧不堪,杂草丛生,在破败的老屋中,依稀还能寻访到当年的盛景。

    “张水荃1919年出生于新加坡,10岁时跟随父亲张德味回乡,在这里度过童年时光,后因战乱又回到南洋。”岭兜村党支部书记张联胜说,尽管老宅子人去屋空,但关于张水荃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侨领,2014年,由南安市作协副主席赵守通撰写的《丹心赤子张水荃》一书首发,再现了张水荃的传奇一生。

    “16岁那年,张水荃前往印尼,投靠同乡张尚树创办的福成利树胶公司,从事苦力劳动。他晚上进夜校补习印尼文,由于他勤奋刻苦,聪明好学,备受张尚树器重,不久便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赵守通告诉记者。而正是在这家公司,张水荃与李光前结下深厚友谊,并受之影响一生。

    张联胜介绍,李光前长子李成义第二任太太张治华的祖父就是张尚树,和李光前是好友兼生意伙伴,两人又是南安老乡,李光前所经营的南益树胶公司曾与张尚树合作过。然而,1942年日本侵略南洋群岛,福成利树胶公司被迫关闭,张水荃宣告失业。

    战后,福成利被李光前收购,易名为福顺树胶有限公司,张水荃也被李光前重新雇用,生活才算安定下来。在这家企业,张水荃从苦力做起,毫无怨言,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就让李光前深为赏识,一年加薪3次以奖励他的卓越表现。

    “少年张水荃能一眼辨认出树胶的质地,在树胶业建立了权威,成为行家里手。”赵守通说,福顺树胶公司在年仅25岁的张水荃的精心经营下,生意越发红火。这期间,张水荃学到宝贵的经营管理经验,李光前的经商理念对张水荃的影响最为深刻。

    1947年,张水荃离开福顺树胶公司,在朋友的资助下开设“弓箭牌”瓷砖生意,是当时印尼棉兰首家瓷砖建材厂,主要生产地砖、墙砖、瓦砖、马桶、洗手盆等卫浴产品。此后另与友人合资成立振福树胶公司,之所以取名振福,意为“振兴福建”。

    1956年,张水荃移居新加坡,创办新加坡艺成实业有限公司,从事最擅长的树胶和轮胎贸易。1968年,他又与朋友共同投资,在原有橡胶厂的基础上,创办了印尼棉兰亚沙汉橡胶有限公司,他成为最大股东。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家橡胶公司已成为印尼最大的塑胶生产企业之一。张水荃也因此被誉为“橡胶轮胎大王”。

    此后,拥有敏锐商业意识的张水荃还创办了塑料编织袋厂、鞋厂、火柴厂,跨界进军房地产,并投巨资收购了创办于1913年的银行——中华银行,正式进军金融行业。历经数十载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张水荃,以其聪明才智、诚信仁义,成为印尼工商巨子。

    眷念故土返乡投资造福桑梓

    事业有成的张水荃虽身在海外,却心系摇篮血迹。上世纪50年代,他踏上了返乡投资之路,第一笔投资即是以10万元入股福建华侨投资公司,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造福桑梓之慷慨义举,当属南安官桥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投建,这是张水荃、张克荣父子几十年的结晶。始建于1992年的官桥自来水公司,已为官桥城镇供水事业默默奉献了20余载。

    鲜为人知的是,这笔生意当时张水荃父子是“极不情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桥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但水资源短缺,很难满足当地供水需求,建设自来水厂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赵守通说,当官桥镇政府提出与张水荃合资创办自来水厂时,张水荃却说:“我怎么好意思去赚家乡人民的钱呢?”但对家乡官桥缺水,他感到不安。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