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古镇 深山里飘零的人间烟火(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4-30 12:12
股票学习网
全职法师动漫
形容美女的词
as if
神秘少林寺之玉龙杖传说
what is love
关颖 上流感
古镇下方,走过重重叠叠的瓦房,一道蜿蜒曲折的河谷映入眼帘,河谷间,上游的李河、中游的张河穿过山林,激流奔来。滋养着高庙的居民人户,灌溉着田畴庄稼。河上有一座约4米宽、50米长的廊桥,俗称风雨桥。因桥有两层,桥面距桥顶10多米高,当地人称桥楼子,异常气派。此地为花溪河之源,故又称花溪源。花溪河一到春天山花烂漫,桃红柳绿,鸟雀欢唱,流水一路几十里时缓时急,泉水清澈,南入青衣江。 昔日的青衣江常年行船,人们信奉龙神。青衣江很多河段虽历经整治,但仍然滩险水急、乱石穿空,时常有商船触礁,造成船工、纤夫伤亡。江上的船号子是这样唱的:“只为活命把船拉,抛了妻儿离了家……病了听天命,死了喂鱼虾。”正是行船风险大,早些年人们在高庙镇建起了龙王庙,以祈求神灵保佑行船安全。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敌不过岁月的沧桑。高庙古镇自古繁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更是八方客商云集的场镇和埠头。单从镇上尚存的江西会馆、五圣公戏楼即可见一斑。江西会馆,自然是清朝客居高庙的江西商人所建,五圣宫并非纪念某五位先古圣贤的宫观,乃是由五省客商合建的会馆,还有万寿宫、禹王宫,里面供奉着儒释道各路菩萨神仙,不同来历不同宗教的诸神们,只要能给乡民们以心灵依托,人们便把他们高高在上安置一室,和睦共处,同享人间香火。 离开镇上时,雨下得更大,很快激起一层薄雾。我沿着湿漉漉的石梯一步步攀爬,仿佛走进一部用胶片格子连缀的老旧电影里。从高庙镇至今遗留的会馆和古道遗址上,通过镇上老人绘声绘色的讲述,眼前的流云走雾在我脑子里幻化出一幅活色生香的“溪山行旅图”—— 崇山峻岭中,哒哒的马蹄声和货船的号子声,撵着云雀儿回响在茂林修竹的河谷间。白天,街上的商号会馆随时人头攒动,来自山外的各路商号船夫,将大包小包山货搬下船扛上岸,整整齐齐堆码在库房的地上。接着,买卖两方斜靠在柜台上,面带微笑看着掌柜的双手飞舞,在算盘上哗啦啦一阵拨算,犹如在欣赏木偶戏幕后演员那熟练的拉线、拔棍功夫。一袋烟时分不到就结算完毕。然后,大把的汇票银两在双方手中流进流出。到了晚上,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楼堂华屋灯火通明,红灯高挂,南腔北调的社戏在锣鼓声中热热闹闹登场开演。那些富贵人家热闹归去,枕着涛声,望着窗外银月,不知今夕何夕……
直“烧”心头的草根酒
来到高庙古镇,不得不提到远近有名的高庙白酒。 得益于峨眉、瓦屋二山的山谷青泉、温润土质,孕育了风味不二的高庙白酒,并赢得“花溪源水酿玉浆,东坡豪饮酌千觞;瓦山春酒宴归客,醉煞玉屏万木香”的美誉。几次来高庙镇上我都注意到,这里的人家平时除了打牌闲聊,大多临街开有副食店,店里主要卖高庙白酒。人人成坐贾,家家有酒卖,我就有些好奇:平时这里游人稀少,又不是什么交通口岸,他们卖给谁呢? 镇上北出口,有一家青砖灰瓦老酒厂,游人来了可以进去参观,门前高挂着一个酒字,木制的窗户洞开,摆放着不同价格的酒。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酒缸酒罐。最有意味的是店里还放着琴弦类的音乐。 守门的大爷乐颠颠地带我们几个进厂转了一圈,他大讲酒厂的历史和酿酒原理。他说,这里的大储酒间里,有两三百个酒瓮,盖着密封美酒的红布,平时深埋地下,只露出个头儿。这是依照古法,将白酒埋入地下,封印沉香,就连酒窖的窖泥,都以本地特殊粘土而制。窖封的白酒,待几年十几年后取出,便是绝佳陈酿。那醇和回甜、回味悠长的口感,是千百年来寻常百姓、巷陌人家的最爱。 大爷还告诉我说,清末和民国时期,白酒最初主要是供船工、纤夫等没钱的人喝,这些人一般不要下酒菜,进屋就打一碗酒,昂头咕咚一饮而尽,一股热辣的酒香从肠胃间嗖嗖上蹿,直“烧”喉头。由于每碗只有二两酒,也叫单碗酒。喝了这碗酒,精神更抖擞。翌日天亮,船老大站在码头喊出一声号子,货船起锚升帆,一路劈波斩浪,穿雾过霭,奔向远方……
|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