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产边缘走向吸金宇宙,漫威经历了什么?(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4-30 12:12
除了春天爱情和樱花 一日一图 圣痕炼金士第二季 武汉十七中事件 绝对纯白魔法少女 妖精的尾巴国语版 金秘书为什么这样

  从踏出独立投资电影的第一步开始,他就期望能在电影世界里构建出“漫威宇宙”,而他也受到了斯坦·李的启发,如同几十年前“漫威宇宙”建立起来的方式一样——先让单个英雄逐一出场,然后让他们在同一部电影中集结,共同拯救世界。

  2008年,获得超过5亿美元票房的《钢铁侠》在片尾留下一个彩蛋,点名这个世界可不只有钢铁侠一个英雄。它也开启了漫威电影宇宙。

  作为电影的漫威可以更灵活地使用漫画中的角色。电影更将漫威的影响放大了很多倍,将一小撮的粉丝变成了全球性的浩大军团。等到《复仇者联盟》开映时,它占据了美国和加拿大的4349块银幕,接近总数的一成,成为电影史上本土票房最快达到3亿美元的电影,之后,这个系列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系列电影。

  不过,构建漫威宇宙的开端并不那么容易。那些年,为了让公司维持生存,不得不将最为大众熟知的英雄悉数出售之后,漫威手中剩下的牌并不那么出色,甚至连钢铁侠都是漫威不得不从新线影业手中重新买回的。

  迪士尼的收购来得恰到好处。它让Feige可以更为从容地构建漫威宇宙。2009年,迪士尼以40亿美元收购了漫威,并且让当时仅有33岁的Feige保留原位。

  迪士尼甚至给了漫威更大的独立性。据一名前迪士尼高管透露,和另外几家被收购的公司不同,在庞大的迪士尼家族当中,漫威对电影的掌控力和独立性更强。它利用独有的一套标准和系统,对电影制作人员提出了各种细致要求。

  当漫威从同样位于加州的Manhattan Beach搬到迪士尼伯班克总部办公室的时候,作为CEO的Ike Perlmutter最初不愿更换那些磨损的旧家具,只是因为他不想改变漫威的文化。“迪士尼拥有漫威,但是Ike控制着成本和营销投入,精确到分。”漫威一个内部员工曾对Hollywood Reporter这样说。

  或许这种不可避免的磨合也只是时间问题。进入2015年,漫威加快了融入迪士尼的进程。作为总裁的Feige不再向Ike汇报,而转向汇报给迪士尼动画总裁Alan Horn。

  迪士尼当然清楚漫威的价值。“漫威拥有一个通向未来的路线图。”迪士尼CEO鲍伯·艾格(Bob Iger)这样乐观地评论道。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在2014年5月的报道,这一收购尚未达成的时候,艾格曾让实习生在办公室里翻看所有的漫威漫画,数出里边到底有多少个角色。那时候迪士尼总部的办公室里到处堆满了漫威漫画。

  不过,如果没有一个非常了解漫威宇宙的人来管理,那漫威旗下那些英雄会显得毫无关联,就像美国脱口秀节目《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曾讽刺的,“就像是把字典里的一些词随机做了些排列组合。”

  现在,漫威系列电影终于能以它独特的风格呈现出来。由来已久的超级英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影响力。一些最有天赋的演员、导演和编剧都被这些角色所吸引。

  “漫威的电影宇宙一直保持着一种腔调,”Blumberg说,“就像早期漫画需要‘培养’读者讲述漫画故事的基本技巧一样,从第一部《钢铁侠》开始,它已经传递出一种人类情感,托尼·斯塔克令人记忆深刻,他总能对周围的错乱状况即兴评论。这就像整个漫威电影的法则。你可以在《银河护卫队》当中轻易辨识出这种风格。这种关联性,是维系一大批观众持续去看这些电影的原因。”

  当然,那些曾经让漫画迷为之着迷的在不同故事线中彼此穿插的人物和彩蛋,也能持续激发影迷们强烈的观影兴致。

  漫威会在不间断上映的电影中不时丢下一个熟悉的名字,来取悦那些粉丝。如果你是一个《钢铁侠》的粉丝,很可能会因演员罗伯特·唐尼吸引到《复仇者联盟》当中。这些彩蛋还包括斯坦·李在每部电影当中的客串,或是其他超级英雄偶尔串场露个面。

  成为漫威电影的粉丝之后,很难不注意到漫威还在其他平台上播出一些电视剧, ABC电视网播出的美剧《神盾局特工》,其中就有角色来自于《复仇者联盟》和《雷神》。美剧《特工卡特》也和电影情节充满交叉。

  计划于今年11月12日上线的Disney+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由汤姆·希德勒斯顿回归出演的洛基独立剧集,之后幻视与猩红女巫、猎鹰冬兵的独立剧集也被宣布将接连上线。这些连续剧制作成本更低,让电影中的配角成为了主角,面对的是一群对角色接受度更高的细分市场观众,还可以弥合新一部电影上映之前的空档,并且为漫威宇宙不断丰富更多细节,维系观众对这些角色和话题的印象。

  当然,电影技术和特效的日渐成熟也为漫威电影宇宙的吸引力加分不少。CGI技术让美国队长和钢铁侠在回忆中返老还童,动作捕捉使得虚拟角色也如真人一般充满喜怒哀乐,惟妙惟肖。蚁人在微缩世界中的打斗镜头造价高达1.5亿美元。

  凭借“电影宇宙”法则,漫威不仅抢过了DC等漫画电影公司的风头,而且用一套全新的模式为好莱坞设立了宝贵的标准。

  DC的东家华纳也已经开始了DC宇宙的计划。2013年由扎克·施耐德执导的超人新作《超人:钢铁之躯》也被视作是DC扩展宇宙系列的第一部作品,2014年10月16日,华纳兄弟影业宣布将在2016—2020年内,陆续推出10部由DC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除了包括“超人”、“蝙蝠侠”这样的大IP,“钢骨”、“沙赞”等全球知名度较低的英雄也会被囊括其中,经过几轮影片风格和组织架构的调整,DC宇宙最终在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的《海王》身上看到了成效。

  不仅是超级英雄题材,电影宇宙正在好莱坞变得越来越流行。Rentrak的高级媒体分析师Dergarabedian认为,“创建宇宙比起电影的系列化,对观众更有吸引力,也更全面”。

  环球影业在2017年推出《新木乃伊》正式宣布”暗黑宇宙”的开启,随之也公布之后的安排《科学怪人的新娘》、《狼人》、《范海辛》、《黑湖妖潭》、《隐形人》、《歌剧魅影》、《钟楼怪人》等多部电影。传奇影业也在2014年推出的《哥斯拉》和2017年推出的《金刚:骷髅岛》之后,决定在《哥斯拉:怪兽之王》后继续推出《哥斯拉大战金刚》,形成“怪兽宇宙”。

  “电影宇宙”带来的商业价值当然不停留在票房本身,它能带来大量的作品和巨大的利润——付费电视、周边玩具、游戏、海外发行权等等。电影宣传期的时候还有全天候的广告。

  那些合作伙伴也无处不在——售卖上千种漫威商品的沃尔玛、讴歌、哈雷、Target还有孩之宝这样的玩具公司,它们可以不受电影上映窗口期的影响,因为这些角色总会在不同的电影当中交叉出现。

  预计未来几年,漫威可以从那些角色中获得5亿美元的收益,包括蚁人、复仇者联盟、黑豹党、美国队长、奇异博士,以及功夫大师Shang-Chi。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