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牛市来临,做好准备,不当风口上的猪,要骑上风口上的牛。 三百万新股民进入股市,一百万冬眠账户复苏。想必读者们都听闻春节后股市熊转牛,一时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不想错过这波刚刚开启的牛市行情。 令人惊奇的是,投身这次狂欢的不止是原来的大叔大妈和中产阶级了,90后的身影也悄悄在股市出现。因此,在这蓬勃的用户市场中,正是PM探索热点需求的新机会,也是打通新市场的新手段。 怎么在股民的狂欢中,做一款人心所向的牛市指南? 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作答—— 一、市场环境 1. 青年超前消费意愿强烈据统计,30岁以下的群体中75%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低于6k。40岁以下超3成未使用过分期消费,但是感兴趣。 9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支付便捷减弱了他们的货币观念,在消费受收入水平制约的背景下,超前消费意愿强烈,便捷化、即时享乐是其中大部分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有数据表明,从18-40岁,超过七成人是有超前消费的意愿的。所以说,如果存在一种超前消费,既能实现分期缓解收入压力,又能实现“钱生钱”产生收益,那么是不是正中这部分群体的下怀呢? 看上去虽然与目前市面上的网贷异曲同工,但是仔细分析——这部分钱是用来投资产生收益的,分期可以刺激手头可支配资金不足的年轻人参与,也给有资金的用户提供了一种相对低风险的选择。 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是否有悖于某些政策,是否会对产品造成资金链漏洞,这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比较认可的是信用分加身份证认证配置额度的方式,可以从这个方向入手解决。当然这同时涉及到了证券公司、支付宝、信用评估、银行、政策等问题,是选择平台与券商合作,是平台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估机制,还是自己申请执照,也是需要后面思考的,这里笔者就不做过多阐述。 大学生强烈的消费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疏导下得到释放,而传统的消费金融一直缺失狙击大学生群体需求的能力。而且大学生会向白领工薪群体转变,这也是一个用户增长的方向之一。 所以将这两者以及上一条当中的超前消费结合起来,互联网一体化炒股是一条合适的路线。 大学生市场随经济发展水涨船高,其2017年度消费规模已达到3800亿元,18年在5000亿左右。消费选择品牌主要以周围亲友的使用体验(口碑)为参考,或通过产品参数比对(性价比),网络kol的影响降低(广告也是)。冲动购买比例低,线上分期是近半大学生必要时的经济来源。 大学生优选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作为透支方式,信用卡渗透率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欲望增加,消费规模增大,但是经济来源仍是大多数大学生头疼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所以还未踏入职场的大学生需要为自己额外的需求买单。 日常吃住学习等必要开支一个月800元足够的(一线城市亦然),但是大学生平均可支配月生活费是1400左右,有超50%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200。这部分多余的钱,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量入为出,只用其中一小部分进行娱乐,其他倾向于进行理性决策。单价超过800的商品,62%的学生会在购买前花时间详细了解对比商品信息和价格。 正因如此,我们这款炒股产品所要做出适合大学生的是其可靠度和性价比。在中国股市规则和(大多数)大学生精打细算的习惯下,风险基本是可控的。 除去兼职工作等需要自主求职的高门槛赚钱方式,让钱生钱无疑是一个更诱人更符合人性心理的方式,股票就是代表性的符合学生门槛的产品。想换手机、想出去旅游、想买护肤品、想玩游戏等,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日思夜想,这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如果存在一款股票产品可以低成本、低风险、合适收益来提前实现一部分,那么企业能更快的打入大学生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的传播意愿更强,是品牌宣传的一个有力支撑。他们对新产品和新品牌的接受度更高,同时也会在生活中和SNS传播使用体验,会指导长辈使用潮流的手机app,会在亲友询问后推荐自己用过的产品。大学生群体消费标准大,品牌忠诚度高。大学生群体较为集中,方便企业切入管理。 另一方面,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不高,存在冲动消费的可能性,资不抵债也会发生,政策舆论方面,社会和政府对大学生群体关注度和保护力度较高,容易对企业产生压力。 对超前消费持保守态度,分期付费的习惯尚未养成,感兴趣程度不大,男性比女性更能“等待”,倾向于在打折促销时购买产品,这是新中产的主要特点。他们月收入用于理财方面的2成左右,支出可控,房贷和教育方面不造成负担。 另一方面,新中产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危机意识强烈,压力感来源于社会竞争和自我要求,担心不持续努力无法维持目前生活,倾向于成为优秀的人。这使得他们在理财投资上显得小心翼翼,希望低风险实现资产增值。 近60%中产人群理财目的是为实现资产增值,中产阶级通过理财实现资产增值缓解焦虑。有4成人群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去管理理财,三成认为本金达不到规模,三成对理财渠道了解不多,两成认为理财风险大不能接受任何损失。 这部分群体的主要投资方式在近几年也开始逐步从传统金融转移到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理财降低了操作的繁杂度和投资门槛,提供了更多的理财选择和资金保障,其中存取灵活的理财方式最受欢迎, 中产家庭理财特点:稳健,追求品质、高期待但低行动缺乏理财信心。针对这部分群体,可以诱导额度不高的超前消费令其逐步养成习惯,并提供一些绩优股慢牛股做中长线的推送,能迎合他们稳健的投资心理。 8090后同时承担着孝顺父母与培育子女这两副重担,财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而成长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代的8090后大部分懂得理性消费,并且借助消费杠杆,边透支边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