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节是,在全行业都在加速发展的今天,定制家居厂商的实际新品更新速度普遍约为3-5年,而我乐家居每年都有新品面世,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到店消费者的多元化定制需求。得益于国际大牌设计梯队+国内一线设计师的团队产出,我乐家居的新品、终端形象一度成为业内设计标杆和流行风向,行业竞相模仿。此外,我乐家居注重研发投入和原创设计,为每款新品申请都有专利权和著作权,足见我乐家居坚持设计核心价值和扎根高端战略上的长远规划和匠心沉淀。 我乐家居总经理汪春俊说:“现在转定制家居模式,是传统家居建材商家们普遍在寻找的营收增长来源,因为产品本质决定了店铺必须追求更切合消费者个性的理想生活场景。” 另一方面是品牌厂家的筛选机制。经销的本质还是要让商家有钱可赚,经历了前几年大规模的渠道数量比拼,处于头部地位的定制家居品牌厂家普遍开始了以提高单店盈利为目的的优质店铺筛选,对想新进入的经销商,在资金、资源、位置、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实打实的要求。 这样的“撤店换店潮”,真相是中国家居业的结构性变化:从近期已披露的2018年业绩年报看来,定制家居公司主要上市公司的盈利性指标和平均增速同比远高于家具行业。预计2020年市场容量达3000-4000亿(含经销商),未来三年平均增速在15-18%之间,会产生数家百亿级别的公司。 写在最后 2019年:抢夺定制家居的最后入场券 记者从多个媒体了解到,今年我乐家居的广告投放额将跨入亿元阵列,品牌赋能将使强者恒强。 在定制、整装、大家居、智能的大趋势下,大量的传统家具建材经销商被卷进变革浪潮,家居转定制,定制转高端。异业经销商投资定制家居门店数量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 尽管看起来很美,转型定制家居的路却并非坦途。对于这个少则百万的投资,从商业模式本身而言,在匹配需求和供给之间,需要经销商做引流、匹配、体验和服务工作,来挖掘需求,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实施落地解决方案。说明相比传统单品家居而言,定制家居更依赖前端销售和团队经营能力。 在他眼里,这个时代家居投资的秘诀就是:“跟着风口走”。那么多家居、地产大佬甚至不沾边的行业龙头都争先进场抢食,已经验证了定制家居行业尚在“猪都能飞”的风口大时代。 定制家居,正在重构传统的家居建材业 类似的现象发生在全国各地。一位卫浴经销商爆料,称当地一个有近30个店面的卫浴卖场楼层,有6家店面选择撤店,其中3家因无人接手处于空置状态。过去,南浔卖场里有几十个防盗门品牌,现在基本只留下进口和高端品牌。 记者采访了多位财经人士,他们对定制家居的趋势判断惊人相似:尽管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有趋缓态势,但随着消费升级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80、90后新生代个性化多元化的装修需求增加,家具更新迭代速度加快,需求驱动增加,加上物流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整体而言,增量市场巨大。 然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定制家居业发展了十余年,已经从幼稚期过渡到成长期,较多上游装修公司、板材生产商、成品家具公司、传统家居建材终端经销商不断参与进来,给“后来者”留下的机会正在大幅收窄。 为了扶持异业经销商完成转型软着陆,品牌方的探索从未停止。我乐家居通过6大帮扶运营体系和“4个6”培训体系,为加盟商赋能提供技术、经验指导,和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设计和产品结构、环保板材等细节品质,及供应链、智能数据等平台效能优化,有效提升经销商的到店转化率、订单量和客单价。 “今年下半年,几乎是选择抓住定制圈层最后入场券的绝好机会。”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打破边界、抢占入口、转变思维,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变幻中得以生存壮大。 对传统店家来说,转行会痛苦,但如果不变革,诺基亚、柯达这些以往的巨无霸现象,极有可能在家居行业重现。新的技术和新的需求决定了定制模式必然能在未来占得先机。 记者了解到,我乐家居从2015年开始布局全屋定制,2016年定制业务收入1.29亿元,2017 年定制业务收入达到3.37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161.34%,且每年全屋定制业务同比增速不断刷新着行业记录。与上市红利和品牌赋能一起受益的,自然当是终端经销商。有鉴于此,2019开年以来,咨询经销代理的金主数量比去年增长了一半以上。 广州的陈姓商家就是如此。从地板发家,他受够了现金库存和低毛利现状,两年前他痛下决心,将其代理的3个店面其中2家扩张整改成全屋定制大店,走定制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