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教育家伍丽钧: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增强语言文化服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3-14 11:56
2 4 6 8 10打一成语 20 3打一成语 20/3 2014年lol全明星赛 20除3打一成语 20除以3 20除以3猜成语 20除以3打一成语

此外,紧扣“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研发功能各异、形式多样、方便适用、生动活泼、切合所在国家和地区国情民情的语言文化产品,也是语言服务的应有之义。这项工作的开展,也必将带动语言产业、语言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的各种传统文化,将沿着“一带一路”再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以崭新的时代特点,进入沿线国家,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撰稿:彭玮素 潘建扬)

现实中也有很多以语言文化融通促经贸合作的成功范例。例如在土库曼斯坦,我国石油企业尊重当地文化,学习当地语言,积极为所在地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和工人队伍,为当地公益事业作贡献,赢得了当地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了民心相通基础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表明语言文化通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语言需求丰富多样,语言是交际工具,任何基础建设、经贸往来都离不开语言沟通,语言文化融通需求。在语言人才需求上,要保障专门语言人才及“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平衡。语言服务,人才是核心。要提高语言服务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培养语言人才。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且事关长远之计。时不我待,为保长久之用,必须从现在抓起。就我国语言国情而言,语言人才的培养,这几个方面至关重要。第一,改善语种结构;第二,提升人才标准;第三,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第四,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语言服务能力是势在必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必将带来不同层面的丰富多样的语言需求。努力回应这些需求,是语言领域及相关方面的责任,也是推动语言学科及相关事业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然而,我们面临的现实是,普遍的语言服务意识还没有形成,语言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和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再加上,我们过去把主要目光投向欧美主要语言,对“一带一路”区域的语言关注不多,准备不足。无论是熟悉的语种数量、可用的语言人才,还是语言产品及相关的语言服务,都离“一带一路”建设必不可少的语言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增强语言服务意识,提升国家和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已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近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领导力》创新研讨会“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分会场上,对如何发挥语言服务功能,让语言更好地为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语言服务功能建设,应邀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中国国内粤港澳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及文化企业界人士纷纷各抒己见。

适应“一带一路”的专门的语言规划尤为重要。“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40余种,而目前内地教授的语种仅20种。[10]尽管全国学习外语的绝对人数很多,但绝大多数学习的是英语。由此可知,我国外语资源贫乏,不仅语种不多,而且语种结构不合理。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看,更是难于满足未来之用。因此,通过调整专业布局、增加语种数量、改善语种结构,来加快语言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语言文字资源,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语言文字自身和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艺术、民俗等,都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从中继承和借鉴生动活泼的传统文化样式,以丰富当代文化表现形式,而且也可在内容上挖掘和弘扬其中体现相关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文化精神,借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语言文化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推动“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发展。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