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出台时,正是家电行业压力最大的时候,空调(连续 9个月)、冰箱(8个月)、洗衣机(2个月)均出现同比负增长,且电视2009年1月同比增速也环比大幅下滑到接近0%。家电核心品类几乎都出现负增长。 此次的新政策也不例外。洪仕斌强调,一项好的政策对行业、企业都有好的影响,家电企业应该快速响应政策,并根据具体政策制定产品策略、渠道销售策略,尽量匹配政策,最后达到双赢的效果。“新的刺激政策有助于推动家电市场向好反弹,也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丁少将说。 行业增速放缓 国家对家电产业出台的上一次大规模补贴是在10年前。2009年2月1日,“家电下乡”在全国全面实施,除了试点时的彩电、冰箱(冰柜)、手机,又将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纳入了补贴范围,2月18日,再增加微波炉、电磁炉两类补贴产品。为此,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家电下乡”补贴资金预算200亿元。 “我国家电业已有较充分发展,产品技术迎来新一轮升级,家电的智能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许意强说。 中国企业报家电主编许意强认为,出现这种不景气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家电产业已经呈现出“阶段性的井喷式普及”,很多家庭的家电保有量“居高不下”,而作为耐用消费品的家电,面对勤俭持家的消费理念,大量家庭的老旧家电换代需求不强烈,导致家电的增长空间遭遇瓶颈。 1月29日,发改委、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这是继十年前家电下乡以后,国家再次出台刺激家电消费的政策。在家电行业增速放缓、企业遭遇寒冬的大环境下,新政的出台可谓是一针强心剂,不仅有利于拉动内需,也能促进消费升级,但要警惕需求透支带来的市场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和预警。 对比两次政策可以看出,不管是实施要求还是实施范围都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的政策突出的是‘下乡’,即针对农村市场,而此次没有这个限制。”丁少将说。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参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曾经实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用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高效节能智能产品,对购买一级能效的变频空调、冰箱、滚筒洗衣机、平板电视等产品的消费者给予适当补贴。若该政策在全国推广,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预计就可以增加1.5亿台高效节能智能家电的销售,拉动消费约7000亿元,全生命周期节电大概800亿千瓦时。” 另一方面,丁少将指出,产业升级换代加快,AI、5G、IoT等技术深度影响着行业发展,因此,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此前,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退出,一些依靠政策红利存活的品牌又迅速衰落,很多已经破产或者到了破产的边缘。 还有业内人士坦言,虽然这次的新政没有特意提及农村市场,但实际上一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的家电市场都已经饱和,已经是存量市场,唯一还可以增量的就是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农村消费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如今依然存在,也仍然阻碍着农村消费的升级。作为一个有着亿万农民的大市场,农村消费升级亦是大势所趋。倘若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能够释放,对于内需的扩大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 对于2018年的家电产业来说,让人更为唏嘘的是被誉为“家电行业最后一块利润高地”的厨电行业遇冷。2017年,厨电市场规模曾高达941亿元,但进入2018年后,厨电市场迅速增长的脚步开始放缓,行业规模同比下降2.7%至678亿元。奥维云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国内油烟机销售额、销售量分别同比下滑6.2%和7.2%,燃气灶销售额、销售量分别同比下滑1.2%和0.9%,消毒柜销售额、销量分别同比下滑6.2%和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