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查时,有些单位认为消防大队来检查就是来罚款的,甚至认为是来找麻烦或者变相收钱,经常遇到不配合检查的情况。他们一般称‘单位负责人不在’‘没有人懂这些’‘我们都是打工的’等,也有直接锁门的。”金业说,某些违法行为会有行政处罚,额度严格按照山东省消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执行。“有不少单位想以谈感情、套近乎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减免处罚,都行不通。” 7月26日下午,金业检查西客站片区一大厦消防设施时发现,5层有一家公司,楼层内有消防设施被圈占,消防通道及电梯口处也安装椅子,设成该公司吸烟点。询问相关负责人时,该公司有的员工推脱称不知情。见此,金业果断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单位立即整改。 火灾调查也是金业的工作职责之一。为还原火灾真相,找到火灾发生的原因,往往需要在火灾扑灭的第一时间甚至火灾还没有完全扑灭时就进入火场,“有时,即使戴了口罩,火灾调查后从鼻子里也能掏出黑灰,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 新服务员自费购买50多本书提高审查业务能力 相比其他辖区防火监督员,金业还要负责槐荫消防大队365服务大厅业务受理窗口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服务窗口,是直接为企业和市民服务的,我们就是‘服务员’,需要耐心、细心和真心,真正从企业从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金业说,槐荫消防大队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我们把办理消防设计备案、验收备案、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申报材料明白纸直接挂在大队微信公众号上。同时,单位在填报手续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大队可以电话为单位答疑。” 印象济南开业在即,为让进驻单位少跑腿,金业主动上门服务,7月25日下午,他集中进驻单位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消防座谈会,对企业在消防手续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中答疑。 金业还有一项工作是消防设计备案检查,这也是消除各类单位场所在设计中“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主要手段。为提高设计备案审查业务,金业自费购买了50余册消防规范等参考书籍,“施工时跟踪检查,只要检查仔细了,就能消除很大一部分隐患。” 铁汉柔情婚期推迟7年最亏欠的是女友 今年30岁的金业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过半头发已成白发。“这是援藏期间留下的,当时也有不少愁心事。”金业笑着说。 2012年,军校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号召,参加援藏工作,一去就是4年。“2009年的时候,我就和对象确定了恋爱关系,当时想着毕业之后结婚,因为驻守西藏原因,婚期只能延期。” 金业回忆,他对象在济南读完大学后便留在济南工作,两人很少能见面。“2013年,对象患病,需要住院做手术,我也不能回去照顾,她只能回老家做手术。”直到2016年,金业调回济南,他与女友原定于5月结婚,却又因工作需要,赴青岛参加一项重大活动的消防安保工作。 “婚期只能再次延后。如果不是爱人的坚守和支持,我们也不会一路走到现在。”金业说,在青岛期间,他利用技术手段,以“按图索骥”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在检查社会单位的同时还对消防维保单位、消防器材产品进行了检查,共检查社会单位400余家,发现火灾隐患1000余处,由于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 随着工作调动,他从一名灭火救援一线消防兵变成幕后防火监督员。“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环境,每天下班后都要抽出3个小时学习消防及相关的业务知识。”为了更好掌握业务,他与对象都在准备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婚期又推迟到了2019年…… “婚期一推再推,这些年来最对不起的就是她。她真是很不容易,一直默默支持我。”金业说。 消防战士训练间隙留下“大片”合影 记者刘玉乐 摄 “不管从橄榄绿换到 哪 种 颜色,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不会改变,逆火前行的战斗精神不会改变,依然还是向火而 生 的 英雄。” 对每一个男孩而言,都有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梦。和平年代,消防兵是离这个梦最近的职业之一。身披橙色消防服,逆火而行,留给我们的是他们最美的背影。随着改革的推进,今年的“八一”或许是他们最后一个节日。从消防“兵”到消防“员”,有体制和隶属关系的改变,不变的是他们的初心、责任和坚守。 对他们而言,内心的英雄梦不会停止。 最后的“八一” “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个‘八一节’。等我换上常服,戴好肩章和军帽,再给我拍张照片留个纪念。”8月1日,八里桥消防中队,消防战士让记者为他们留下“最后”的军人时光照片。之后,他们每个人都将军服整齐叠放,没有留下一丝褶皱,小心地放进衣橱。 “父辈就是消防兵,我从小在大院里长大,军人情结很难放下。”指导员李全政已从军14年。让他最难以割舍的是,以后不能再向军旗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战斗二班班长高韩颖昊也有8年兵龄。2012年,与记者初识时,他曾表达,“相逢是首歌,歌词是最美的期待,旋律是军人的大写,节奏是成长的步伐,歌魂是保卫祖国。同走一条从军路,欢乐汇流成河。”如今,他说,不会忘记军旅生涯,那是一段流血流汗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一天的换岗,每一次敬礼都格外标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军旅生涯致敬。 使命和坚守 “无论身份怎么变,服从命令的军人天职绝对不变。”作为中队里年纪最大的战斗员,34岁的四期士官于强对军人职责使命有着深刻的理解。 入伍第二年,他参与了一化工厂爆炸救援。他跟班长手持水枪,听到20米远处的火焰发出“嘶嘶”的声音。“当时我心里也害怕,猛然回头发现,周边已没有了其他队友。班长一直鼓励喊着‘不要怕不要怕’,继续灭火,那时已有爆炸趋势。直到队友跑回来,我们才知道当时没听见撤退命令,一直坚守在阵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