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伟大的电影,《罗马(2018)》将成为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1-04 12:05
高潮阅读 辣文合集下载 书包网 辣文 辣文小说合集 龙腾 小说 龙腾文学网 小村神医 辣文np 门房董大爷

这是伟大的电影。这是一个人在小屏幕上独自观看时几番想鼓掌的电影。这是值得进电影院在大银幕上再次享受和体验的电影。不愧是Metacritic年度最高分作品。如果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多次看时间,那一定是盼着片子赶紧结束,但这一次,我是盼着片子不要结束。你静静地接着往下讲,我静静地继续看下去。

不错,就是《罗马(2018)》,将要角逐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电影。其实,这部电影已于2018年9月8日获得意大利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于2018年11月30日获得第8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于2018年12月先后荣获2018亚特兰大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第二名)、波士顿影评协会奖(最佳摄影)、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

电影海报

这部影片让我觉得伟大的地方,一是采取了写实的拍摄手法,二是让演员面临状况临时发挥,三是故事打磨很精致,四是影片色调运用出彩。

1、写实的拍摄手法。

电影的片名源自墨西哥城的一个名为罗马的社区,跟意大利的罗马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导演本人就是在这里长大的,电影里甚至直接给出了他家的地址:Tepeji街21号。只不过,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光线,真实的取景是在马路对面的22号进行的(但门牌号改成了21,在男主开车离开的那一幕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带有ArtDeco风格的住宅,从门窗和楼梯扶手的纹样可以看出,显然主人家属于上层中产阶级。而本片字幕所选用的也是一款ArtDeco风格的字体(具体来说应该是一款名为Gloria字体的变体),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海报常用的字体风格,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导演阿方索卡隆

据外媒报道,为了突出真实,电影中的家里70%的家具是导演小时候家里的原装,从各个亲戚家收集来的。所有场景都是实地拍摄,除非没法实拍才选择复制原景。接生戏所有医生护士都是真的医生护士。

2、演员现场临时发挥。

我们知道有些导演喜欢让演员在表演时自己发挥,而有的导演则喜欢全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则是前者。

阿方索卡隆出身在墨西哥,混迹于好莱坞,是墨西哥著名的导演三人帮成员之一,他的导演作品想必影迷非常熟悉,如《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人类之子》《地心引力》等等,他也凭借《地心引力》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可以说是导演巨匠了。

《罗马》这部电影故事是根据导演自己年幼时的经历改编而来。在拍摄影片时,除了布景、选址都采用真实的场景外,导演还让演员充分自由发挥。比如接生戏所用的医生护士,导演并不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演,而是根据当时场景拍摄他们最自然的反应。

电影是按照剧本的顺序拍的,演员们没有完整的剧本可以提前预习。每天开拍之前,演员们才会拿到当天戏份的剧本台词。

女主角(保姆)不是演员!扮演保姆的雅利扎·阿巴里西奥是第一次演电影!这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导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据说是要追求真实生活的不确定感。

3、精致的故事。

该片讲述了年轻女佣克里奥为长期与丈夫分离的索菲亚一家工作,而突如其来的意外怀孕使得她与这个家庭中四个视为己出的孩子面临生离死别的故事。

本片是导演的一部很私人的影片。可是正是这种很“私人”的感觉才能引起共鸣。本片从开场第一幕对称静止的长镜头就抓住了我的心(此前我完全没有关注过有关本片的任何信息,连预告片都没看过,甚至不知道它是黑白片,不存在任何预期)。

本片的故事打磨得很精致。女佣的未婚先孕和女主的家庭危机分别构成两条主线。微观层面,佣人与主人家的互动成为了两条主线的黏合剂;宏观层面,借女佣的视角有意无意反映了阶级分离、城乡差异、社会变迁、政治抗议这些时代背景。女佣下乡去找渣男友的路上,远景里“不经意地”呈现着政客们在向群众做宣传,表演大炮射活人的杂耍。注意,导演把这部电影定位成他的童年回忆,一个十岁小孩的世界里不可能对社会和政治复杂性的一面有多深的认识(涉世未深的女佣也不可能),因此他没有对本片的宏观层面进行刻意地着墨,如同在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感受不到文革的疯狂。

本片在叙事方面包含了很多意向性和值得玩味的细节。比如永远不能离开家门的狗和常常出现的它的屎,每次都很难开进家门的车,森林里和乡间泥泞路上都出现了戴着类似宇航员头盔的小孩(代表导演自己的童年),新年前夕女佣打破的酒杯,森林大火里神人吟诵着新年的到来。再到政治抗议发展成冲突时,家具店被一枪击毙的人与开场不久小朋友讲起路边有个小孩被一枪打死的景象形成呼应,而即将生产的女佣则与路边被打死的男人形成对比。在平淡了大半程之后突然发生这么一场生离死别的戏剧冲突,格外能够击中观众的心。最后,家具被搬走后留下满屋子散乱的书,让我意识到女主的书可真够多的,这也暗合了她去出版社做编辑的选择。女主如同这些书一样“深藏不露”,直到快结尾时观众才知道她是一位生物化学家。对了,二楼看电视的客厅完全换了一个朝向,预示着新生活。

本片阴差阳错地因为档期问题,最后由导演亲自掌镜,使得其镜头语言的运用与文本内容愈发相得益彰。电影选择宽画幅和横摇镜头等方式,是为了尽量避免“主观描述”。电影里主要使用了三种镜头语言:首先是大量的固定镜头,观众仿佛在欣赏一幅幅或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油画;然后是反复出现的横摇镜头,观众跟随摄影机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家庭乃至世界,女佣关灯那场戏用了一个360度的横摇,观感极其舒适;最后是多次出现的横移(推轨)镜头,专门对准女佣在户外行动时的情形,观众也跟着一览1970年代的墨西哥城社会风情,并一瞥政治抗议发生时阿兵哥们的闲情。此外,开场和结尾的两个纵摇镜头,从地下接到天上,飞机飞来又飞走,形成互文(显然,开场的洗地水跟高潮处的海浪也是互文)。

主演

4、影片色调运用出彩。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