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观众支持 翻拍剧为何前“扑”后继?(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12-23 10:40
大蓝洞 教室系列高H小说 漂亮妈妈 情殇 鲜网辣文 香艳小说 少女的诱惑 高h辣文 女警官

新版电视剧《涩女郎》的编剧顾小白表示,他接下《涩女郎》改编工作,是认为这部漫画有强烈的时代共性,具有再次翻新的价值,“这部作品写出了大都市人的各种精神困境,有点疯狂,甚至有点迷失。朱德庸当年的漫画特别具有前瞻性,这四个主要人物放在不同年代,观众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当下完全有可以创新的可能性。”

《粉红女郎》

顾小白坦言,以前看过《粉红女郎》的观众,也许会认为新版有一些颠覆性,但实际上翻拍的作品需要看出日新月异,“我们希望让它更合理地创新,或者说是在更符合目前时代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更准确地创新。”

《王子变青蛙》

原创能力不足

如何将一部经典IP通过二次创作,重新与时俱进,是创作者困惑的源头。不少编剧都认为,大部分翻拍做得不好,正因其违背了创作规律,只是机械性地复制。一位编剧坦言,很多编剧方在写翻拍剧本时,都是重新捋顺人物关系、将主要剧情保留、经典台词也原封不动地复制。所谓创新,不过是让人物背景更符合当下,扩容配角的戏份而已,“因为很多剧方担心,颠覆太过头,原剧粉丝不买单;不改编的话,剧情又显得过时。所以机械性地复制是最保险的,不仅对编剧要求不高,还能够打着‘还原’的旗号吸引观众。”

新版《流星花园》推出新F4,在当时掀起过一阵热议。

相较市场对翻拍的热衷,观众却似乎对翻拍不感冒。新京报记者通过对414位观众的调查发现,只有32.37%的网友支持翻拍,27.05%的网友明确不支持,而大部分观众均呈中立态度。不少观众纠结于,如今好看的电视剧少,一些经典作品确实值得再次被大家关注,然而所谓“一部剧真正成为经典,正是它被翻拍之后”,大量翻拍电视剧的扑街,让观众也担忧自己的“宝藏回忆”被翻拍完全颠覆。

经典IP助推新人演员

除了降低市场准入风险,翻拍也方便年轻的影视公司推出新人。例如柴智屏为新版《流星花园》选出的新F4王鹤棣、官鸿、梁靖康、吴希泽,便因这部有百万粉丝的电视IP一夜爆红。虽然剧集播完后,四人并未像周渝民、言承旭等人一样,以F4的名义一直活动,但却在市场中炙手可热。不少主打练习生的经纪公司也开始涉足偶像剧翻拍,例如新版《薰衣草》出品方是北京乐华圆娱公司,即范丞丞、朱正廷、孟美岐等人所在的乐华娱乐。

纵观近两年的翻拍作品,武侠IP翻拍仍有不少成功之作,例如李一桐版《射雕英雄传》口碑不俗,新版《倚天屠龙记》仅预告片便引无数粉丝期待。但都市、偶像、言情IP,大多却被冠上“哗众取宠”的标签。例如今年柴智屏亲自操刀翻拍的新版《流星花园》,虽然点击量和微博话题很热闹,但豆瓣评分只有3.2,不少网友吐槽剧情傻白甜、配音粗糙。《天国的嫁衣》宣布翻拍后,虽然剧情和原作差异不大,但仍有年轻观众坦言“率性女孩与富二代相爱相杀”的爱情故事早就过时了。

制片人李楠(化名)坦言,不少出品方或者经纪公司都在近两年招募了大量的演员练习生。对公司而言,自己的艺人首先性价比高,档期好商议,且通过“老带新”能够尽快打出名气。但数量的扩增令快速消化练习生资源成为难题。除了与知名艺人绑定以外,让其主演拥有粉丝群体的IP便是最便捷的消费方式之一。“经典IP天然带有关注度,无论口碑好不好,能够快速捧红明星是很多翻拍剧都验证过的,就像新版黄蓉的饰演者李一桐和新版F4一样。”

新《涩女郎》怎么改?

顾小白在改编《涩女郎》时便试图采用新时代的对话方式,重新以新视角审视《涩女郎》中的四位都市女性和她们的爱情、婚姻观。但他坦言,保持原本的特色,又能与当下结合,这样的精准再创作,对编剧很有挑战性,“如今跟《粉红女郎》播出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即便时隔三年、五年,社会都完全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比如以前的结婚狂,放现在她可能也是天天喊着结婚,但我们没必要再质疑她了,因为这个年代很多美女也可能是结婚狂。所以我们要挖掘当代的结婚狂她想追寻什么。比如哈妹,放在现在可能就是一个90后,甚至00后,她的属性会带有更多的梦幻色彩,她可能会玩cosplay,会打热门游戏。”

如今,“翻拍”已成为“IP”之后又一流行词汇。曾有数据统计,仅2018年立项的翻拍作品就有44部,《天国的嫁衣》《王子变青蛙》《金粉世家》《涩女郎》等多部曾经创造过极大社会影响的作品均单上有名,《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金庸小说更是时隔几年便有新作推出。

梁振华也坦言,很多翻拍从实质上讲很难归为创作,大多都是在单纯消费过去的内容,为新作制造话题,但丧失了和经典作品对话或致敬的意义。“翻拍的趣味就在于,我们要用今天的时代,去看待过去的内容,并为它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和影响力。古代经典翻拍,我们需要通过创作写出当今年代对它的理解;时装剧翻拍,也应该要有绝对把握,在某个领域和过去时代做得完全不同。”

翻拍仍需创作力

原 因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大量都市翻拍剧的出现,就像良莠不齐的IP涌入,实质上都是原创能力不足的表现。例如《你好,旧时光》《忽而今夏》等剧的热播,让市场处于青春剧、都市情感剧的风口。观众对该类型有大量需求,但出品方对自己原创能力不自信,因此经典作品的“拿来主义”会降低创作难度和风险,“从受众到平台,翻拍作品对他们而言都没有陌生的感觉,比原创剧本更容易接受。这是题材上面的保守主义。”在制片人梁振华看来,用翻拍来规避市场竞争,以挣快钱,是不少出品方的思路。因为大部分翻拍并不是以原创的思路去证明作品的价值,而是机械地把过去观众消费过的情节,稍加改编就进入市场,更多是在消费话题。“不管观众怎么质疑,大部分人还是会关注这个作品。即使拍完之后有人质疑,但肯定会有很多话题。对平台来说,这种IP的影响力肯定也会吸引到观众。”据悉目前关于《王子变青蛙》翻拍的话题有1亿阅读,关于《天国的嫁衣》翻拍的话题突破2亿。

为何翻拍剧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到底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翻拍?翻拍是否是创作?为此,新京报记者专访多位业内人士和剧评人,揭秘翻拍剧的困境和突破。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