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村里提出了合作社模式——通过合作社+全村众筹+分红的方式,尽量减少收益差距,实现全民参与,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所有合作社股份对全体村民和商户开放,相互持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村民自愿入股,但我们会控制入股数量,有钱的就少入点,没钱的就多入点,合作社的目的是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减少矛盾发生。”郭俊武说。 袁家村股权结构由3部分构成:一是基本股,即集体资产。集体保留38%股份,其余62%量化到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有,每年分红;二是交叉股,即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互相持有股份,共交叉持股460家商铺,村民可自选入股;三是调节股,即坚持全民参与、入股自愿、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原则,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分红,以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走在袁家村街道上,会不时看到商户外墙上,挂着一个合作社的入股名单表。 在采访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袁家村小吃街生意最火爆的是粉汤羊血,其豆腐、粉条、辣子、菜籽油等食材都来自袁家村作坊。出产粉条的粉丝合作社社长马秋凤原本在小吃街经营酱卤肉店,由于精明能干被推选为社长。现在,马秋凤的粉条合作社全年净收入600多万元,纯利润达200多万元,村民入股一万元,一年可分到9000多元的利润。 30岁的张雷从国企辞职后,创业做起了自驾游策划。2014年,他因一场公益自驾与袁家村结缘,随后在此开始了二次创业。2016年初,他贷款创立了传统农家乐式住宿客栈——里居客栈,以闹中取静的环境满足了游客对于文艺慢生活的需求。目前,客栈生意十分红火,节假日都需要提前预订。在创业成功的同时,他不忘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就近招聘10名村民到客栈打工,形成了一人致富带多人的局面。 得益于创新的经营模式,袁家村目前已形成了豆腐、酸奶、辣子、醋、粉条、菜籽油等作坊和小吃街的股份合作社,均由村委会下属公司经营。小吃街合作社每户按照不同分配比率,根据收益情况利润分成,收益高的比率降低,收益低的比率增大。对于不挣钱却是小吃街必备的品类,合作社给予补贴,最低保障每个家庭每年8万至10万元的收入。 优厚政策确保村民无论是创业、经营店铺还是参与合作社,都没有了后顾之忧。通过全民参与,袁家村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商户、村民齐心协力维护着“袁家村”这块招牌。现在,仅粉条作坊的粉条销售产量,一年就有13万公斤;辣子坊的全年收入达到400万元;酸奶作坊销量最多时,一天可达10万瓶,一年净利润达1000多万元。而今年参股油坊合作社的村民,预计能领取万元左右的分红。依靠着袁家村的产业,马秋凤年收入超过30万元。去年,她将全家户口都迁到了袁家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雷 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