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安协发布的《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利用科技力量解决社会公共安全治理问题,是安防行业的全新方向。 据了解,在其他国家的超材料相关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时候,光启早已开始了产业化的探索和实践。2012年,光启投产全球首条超材料中试线,率先实现超材料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制备。同时还建立起完善的尖端装备隐身产业化体系,推进了新一代隐身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办,作为深圳科技创新先锋企业,光启技术(行情002625,诊股)(002625.SZ)携带“新一代隐身技术”和“海量目标追踪技术”等多个高新技术成果亮相会展,受到业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传统安防存在着缺乏对目标持续追踪、大规模智能化成本高昂等难题。光启“海量目标追踪技术”在业界首次实现“连续不间断实时追踪”,对人、车、手机,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全域、全时空智能覆盖;将更多的复杂智能算法在前端设备中实现,系统采用云架构分布式柔性部署,后续仅需通过软件升级即能持续提升每个接入节点的智能化能力,大大降低了多维感知网络的全网智能化升级成本。业内人士分析,光启“海量目标追踪技术”有望在未来与各大厂商平台开展开放式合作,构建智能安防新生态。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一行还专程到访光启展台,对光启高新技术产业落地实力给予肯定。据悉,光启两项高新技术成果此前分别在珠海航展和安博会上各自亮相。 关键字: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的武器装备已经全面进入智能作战的隐身时代。传统涂料隐身装备在隐身的同时无法做到探测,而光启采用超材料的隐身技术则能使入射的电磁波、可见光或声波绕过被隐藏的物体,让特定频率通过和精确阻挡其他频率的电磁波,让装备实现更有价值的隐身。 更重要的是,光启在建立超材料工业生产体系的时候,围绕着产业化过程形成了一大批专利,实现了超材料底层技术专利覆盖。2016年更是领衔起草并发布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奠定了我国在超材料技术研究和标准转化上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国防装备升级夯实了科技基础。 光启“海量目标追踪技术”将尖端军用智能技术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治理。前端光电雷达拥有广覆盖、全天候监测、主动探测三大功能特点,可达到 220 米的作战距离,实现实时动态连续追踪功能。后端超级智能引擎支持所有已部署的智能感知设备,能够利用现有4G基站灯杆、传输网络与互联网专线对旧设备进行智能化赋能。充分激活现有资源,在短时间内低成本地实现全网智能化升级,迅速实现大规模智能化。 自成立以来,光启就一直以国防应用需求为牵引,将实验室的超材料科学研究,转化为工程实践,完成了超材料工业体系的构建,并率先应用到了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上。在尖端军用技术转民用的过程中,光启将海量目标追踪技术应用于城市反恐等垂直领域,依靠技术创新为公共安防带来新品类。 (编辑:闫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光启“新一代隐身技术”被业界誉为“革命性隐身解决方案”,能够让隐身装备的隐身性提升10-100倍的同时降低50%重量,全寿命周期综合成本降低50%,解决了传统涂料隐身维护困难的问题。从根本解决罩探测与隐身的矛盾、天线的辐射与隐身的矛盾,并实现全频段、全方位隐身,提升战力装备远程突防能力。 构建智能安防新生态,开启公共安防新时代 技术革新隐身产业,专利夯实国防基础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光启在尖端军用技术转民用的过程中,将海量目标实时动态追踪技术应用于城市反恐等垂直行业,依靠技术创新为公共安防带来新品类。未来将聚焦新一代隐身技术产业和智能追踪技术产业,借助本身在军民融合领域的优势积累和核心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作为国家尖端科技创新型企业,光启将超材料技术从国防军工领域向城市安防反恐等民用垂直领域拓展应用,利用尖端技术的先进性大大降低了多维感知网络的全网智能化升级成本。借助本身在军民融合领域的优势积累,推动尖端科技在各个垂直行业的深度应用,为国家产业发展带来创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