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沿街商铺多的特点,西塘桥街道还成立了由800家商铺组成的商铺自治联盟,推进沿街商家“新门前三包”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商家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并由联盟成员、社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组成评比小组,制定评比标准,每月对所有成员(商铺)进行量化评比。截至目前,已有25家商铺获评“最美商铺”。 精细管理 背街小巷焕新颜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眼下,美国500强安费诺集团精密连接器、上海城建、意大利FNA旗下诺爱集团等一大批“高精尖”优质产能项目纷纷“牵手”西塘桥。 这是海盐西塘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的一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是简单的‘化整为零’,而是‘腾笼换鸟’,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西塘桥街道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肖磊说,今年来,街道结合“三改一拆”“四无”企业整治等专项行动,以西塘桥老集镇为整治核心区块,努力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 西塘桥,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小镇上除了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坟遗址,还有民间文学类天体传说《挑石头草和挑灯草星》,流传至今的《跳马灯》以及“海水煮盐”等各类生产生活习俗。“结合这些特色,我们打造了一批非遗文化展厅、历史文化馆、民间艺术展览馆、文化活动室等项目。” “轰隆”一声,一排废旧民房应声倒地。在这片倒下的房屋之上,未来将通过招商引资,筑起一个商住两用的综合体。 自打响整治战以来,西塘桥街道通过实施截污纳管工程、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取缔马路市场、禁止占道经营等措施,共实施小城镇整治项目24个,取缔占道经营违法乱设摊行为,清除路面僵尸车138辆,完成各类背街小巷整治11条。 “集市繁荣,灯火缤纷;老少怡乐,结束琳琅”。如今,围海造陆,环境整治,这片具有5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土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占海盐全县1/10的土地,不仅创造出占全县45%的工业经济总量,而且还为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的人们带来更宜居的生活。 诗情画意的背后,离不开一项决策。2016年底,海盐西塘桥街道站在“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长远来考虑,围绕“江南桥乡”和“湾区新城”两大理念,在规划整治的1.2平方公里土地上,全面实施“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三大整治活动,实现了全街道的美丽蝶变。 自9月29日举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决战冲刺誓师大会以来,西塘桥街道将1.2平方公里的整治范围划分成13个区域,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实行片区包干责任制,对小城镇整治范围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管理,将触角延伸到了背街小巷。 夜幕降临,霓虹初上。刘庄村村民陆龙祥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前往公园散步,路边灯光若隐若现,迎面清风徐徐吹来,“现在感觉整个镇容环境高端了不少,看过再多风景,也不如家门口的夜景好看。” “13个包干区块的整治内容包括各辖区的环境卫生、建筑外立面、乱堆物、乱搭建、乱排放、乱拉乱挂、乱经营等不文明现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珂说,街道着重对镇区主次干道、广场、公园等周边非法砍伐和移植树木,占用绿化带,在小区公共绿地擅自种菜及其他毁坏城镇绿化设施的行为进行整治,对破损的小区公共设施、标识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也将及时进行修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行走在西塘桥街道欧洲(德国)工业园内,颇具德式风格的德国伍尔特二期47000平方米私人定制厂房已初具雏形,厂房不远处,一条人工挖掘的“莱茵河”贯穿整个园区,仿佛令人置身欧洲。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要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让老百姓忆得起乡愁、留得下记忆。”林慧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