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建筑都处在衡复历史风貌区,分处瑞金二路街道与淮海中路街道不同辖区。今年,两个街道对两处建筑以及其周边社区与街区启动了历史建筑修缮、社区微更新、街区美化提升等项目,更多老建筑、老弄堂、老街区被“激活”。
原标题:更多老建筑被“激活”,有风情的复兴中路上又多了两处“打卡点” 复兴中路是上海一条有风情的马路,风格各异的老建筑、老里弄是这条路的最大特色。位于复兴中路518弄的米丘林公寓最早建造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淡黄色的拉毛墙面、带着弧度的黑色铸铁窗,沿街建筑透露出浓浓的西班牙风格;不远处,复兴中路514号老建筑,灰色清水墙、红漆木棱窗,又是另一种风情。 风貌的体现,在于对建筑原貌的回归。今年,两幢优秀历史建筑都经过了最严格、最繁杂的细节修复,如绣花一般,按照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缮保护。 这样的精细修复,在不远处的丰裕里小区也有体现。一方面,清洗门头和外立面,把涂料洗掉,在细节之处进行修复,还原历史原貌;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外露管线尽可能内翻,保持立面的整洁;开展环境大扫除,排除占道堆物和卫生死角;拆除违法搭建,减少安全隐患。 米丘林公寓。唐烨摄西班牙风格建筑的特点是大量采用有弧度的线条,如沿街一排建筑,在屋顶与单元门顶部都采用了弧形的筒瓦,在上海的老建筑中已不多见;第二排的红瓦尖顶洋房中,几处拱门与窗户台口都采用有弧度的红砖拼接,富有视觉美感。 一道道工序,考据一砖一瓦,被历史尘埃与生活琐碎遮掩住本真的老建筑、老里弄,终于露出了原本的模样。 在屋顶与单元门顶部采用的弧形的筒瓦,在上海的老建筑中已不多见。唐烨摄米丘林公寓,其实不是一幢公寓,而是一个围合的小区,小区内的建筑分几个时期相继建成,其中沿街有一排三层小楼建于上世纪40年代,第二排一幢红瓦尖顶洋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之前,都是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不过,这些美丽与精致都给修复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弧形的筒瓦中,不少已经破损,需要按照原样补充新瓦。由于技术难度比较高,施工方寻访了各地,最终才在江苏宜兴定制到了一批新瓦。拱门与窗户台口处的红砖有不少出现残缺,需要重新填上新砖;施工方请来手艺最好的工匠,比照着红砖原样式,一块块手工打磨出来。
在修缮中,施工方还发现了老建筑外部一些地方被人工改动过,就想方设法恢复原样。如第二排红瓦尖顶洋房的背面,原来有两间居民私搭的淋浴房,破坏了建筑的整体风格。街道与居委做了不少工作,说服居民将淋浴功能移到了建筑内。但在拆掉淋浴房后,工人发现淋浴房后面的墙壁被粉刷过,在小心翼翼地冲洗墙壁后,竟发现了掩藏在涂料下面的清石子墙,于是进行了原样修复。几位做了几十年的老师傅完成修复后都感慨,这么“吃功夫”的活,还是第一次碰到。 一砖一瓦,严格考据悉心打磨 |
- 上一篇:来宾竹木纤维墙板电话
- 下一篇:通化县赤柏松村小南沟屯:花海里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