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院士!400余封家书写“启超家风”(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10-24 12:13
dmnico 韩寒的父亲 堀咲りあ 望实 动漫萝莉邪恶触手 丰臣完子 和美女啪啪啪动态图 师娘梅萱 yy颁奖 wow壁纸

新会区立足当地资源,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梁启超先生的家教思想基本体现在其数百封家书中,他的家书涉及面非常广,是良好家风的重要载体。梁启超先生五个子女在国外留学,没有一个人留在国外,都回到了祖国工作。梁启超先生把爱国精神始终贯穿到对子女的教育当中。当今社会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研究启超家风会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家风培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洪明:

过去更多从政治家、改革家、学术上认识梁启超,如今从家风角度认识梁启超意义则不同,启超家风让我非常有启发。我认为培养孩子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作为一位父亲或者母亲,无论多忙都要践行家风家教为孩子做榜样,同时要首先关注孩子成人先于成才,培养孩子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基于兴趣,并且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对于孩子不能过分责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昭军:

我认为梁氏思想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博大、中道、真诚、历史。《梁启超:永远的少年》体现了梁启超一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保持着真挚的情感,他一生对历史的把握是他思想的重要来源,从历史里汲取智慧。

■名人轶事

梁启超与国家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梁启超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他曾于1925年至1927年担任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馆长。作为馆长,曾最令他为难的事是图书馆经费不足,政府拨款不到位。为缓解困难,梁启超曾将自己十余年积存的永年人寿保险单由信托公司押借现款,维持馆务运转并为员工发了一年工资。完成这件事后,他迫于馆务难以为继,写了两封辞职报告,获准后方辞职了。

梁启超后半生对图书馆的工作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还惦记着要将毕生的藏书捐献给图书馆。梁启超曾立下遗嘱:“所藏书数十万卷,当俟国中有稍完备之图书馆时全数捐赠,以供海内学子之求。”按照梁启超的遗嘱,这批藏书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据之后出版的《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记载,这批藏书共有四万多册。这成为梁启超为近代图书馆事业作出的又一贡献。除了丰富藏书,梁启超也特意嘱咐儿女,将其手稿捐献国家“以供众览”。如今,梁启超大批珍贵手稿正妥善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中。

■会馆钩沉

梁启超前后八年在京落脚这里

北京新会会馆有望复建

深秋的北京,来了一群新会人。笔者随新会区文化部门寻访梁启超曾经在京的印记——西城区粉房琉璃街,现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新会会馆便是其中之一。

2013年,新会会馆以“梁启超旧居”的名义重入北京市西城区级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并确定原址保留复建。

钩沉新会曾在全国多地设会馆

新会有设立会馆的传统。

明清时期,出省经营新会葵扇(包括新会陈皮)的“出江行”十分活跃,新会商人在全国多个地方开设了新会(冈州)会馆,如明朝开湖南“古冈堂”,清朝建江苏苏州“冈州会馆”等。这些会馆,起到沟通买卖、联络乡情、处理商务、保障共同利益的重要作用。

京城三年一度开科取士,新会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非常多。然而,新会距京城2300多公里,考生经过3个月旅途劳顿后,还要为找住所犯难。新会县属广州府,京城有广州会馆,但人多房少,常无法安置。建造新会会馆成为新会“公车”(举人)的愿望。新会富绅陈焯之终于玉成其事,于1852年捐建一座新会会馆,翌年春建成,称“新会邑馆”。1883年,新会举人吴铁梅发起筹建新馆并于两年后落成。

旧居梁启超在京落脚新会会馆

时光倒流至1890年。这一年,18岁的梁启超此前一年成为乡试举人,在父亲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的举人会试,住在广东新会会馆。但考试未中,后取道上海回广东。

赴京前一年梁启超乡试中举时,主考官刑部侍郎李端棻被少年梁启超的才学所征服,当即把妹妹李惠仙许配给了他。1891年冬,梁启超由广州赴北京与比他大4岁的李惠仙在北京宣武门外永光寺西街的广东新会新馆结婚。

1892年,农历正月,祖父病逝,梁启超再次离京。1894年春,梁启超与李惠仙一起回到北京,寓居粉房琉璃街的新会会馆内中院北屋。6月,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离开北京回广东。1897年3月,梁启超在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的陪同下来到北京。1898年9月,维新变法失败,梁启超漂洋过海,逃往日本。从1890到1898年这整整八年间,梁启超在京时间基本落脚新会会馆。

寻访腾退工作滞后 复建方案仍无定论

来到北京新会会馆,笔者发现,原本宽敞气派大门已不存在,只有一个用红砖重新砌成的院门,院内杂乱狭窄,搭建无数,是典型的大杂院。

据载,新会会馆东西长53米,南北长40米。会馆坐西朝东,由东院、中院和西院三个小院组成,有50间房子,其中瓦房47间,灰房3间,梁启超当年即住在中院的三间北屋。

走出新会会馆的大门,向南就是南横东街,顺着南横东街往西走,几百米外便是康有为居住过的米市胡同和孙中山居住过的朱朝街,中山会馆对面则是迁建而来的潮州会馆。此三处会馆已是文物保护单位,中山会馆、潮州会馆修葺完毕,南海会馆则仍为大杂院。

据悉,中山会馆原有近百户居民,腾退花了5年时间,如今,中山会馆现已被原汁原味地恢复。

带领笔者采访的北京广东五邑侨乡海外联谊会黄健华副秘书长介绍说,按照目前这些建筑的状况,今后将拆除加建的部分恢复原貌后原址复建。但由于腾退遥遥无期,重建时间及重建方案也无法定下。

焦点谁出钱,谁使用?

历史上众多会馆带来了各地建筑、饮食、医药、戏曲、音乐、舞蹈、礼仪、科技、民俗等,对北京文化及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举子、官员、商人,将各地不同文化带进北京,又将京师文化传播到各地。

黄健华介绍说,北京市对于文保单位的习惯性做法是在产权归政府的基础上,“谁出资、谁建设、谁使用”。

北京市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北京市各省市会馆管理暂行办法》;从1951年起,各省市在京兴建的会馆房地产产权陆续移交北京市房管局管理。《北京的会馆》一书中,统计得广东在京的会馆包括省级2处,府级11处和县级23处,合共36处位列全国第二,74处房产和4处义园则排名第三。

实际上,历史上设有在京会馆的当地政府和大企业,都曾表示愿意出钱修缮在京会馆,甚至想利用这些会馆进行文化展示和经营,认为这是一种荣耀。

七年前,新会会馆确定获准原地复建后,就有新会籍企业家表示愿意出资促成此事,关心此事的深圳、东莞等地的五邑商会,也第一时间联系北京的联谊会,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力。

“由当地修缮、利用他们各自的会馆,布上他们带有当地文化的家具、装饰,在这里注册经营,发挥经济价值,才是文物古建筑得以长久绵延的根基。”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曾就会馆的发展提出如是建议。

■家族传奇

一门三院士 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留给后人的,不仅有1400万字的著述,更有他的爱国情怀以及教育理念。作为父亲,他对孩子们真挚的爱,都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与会者,梁启超变得鲜活立体,变得更加可敬可佩。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