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见证宿迁往事 这两扇门是刘马庄巡检司的遗存(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10-16 12:21
动态男女OOXX图 cm0304窗口化 诸神之锤好看吗 当真由纪 片种吧福利 家庭过期药回收难 仓科加奈ed2k 郗俏岗 lol百万皮肤大放送 堀咲莉亚 山口里子姐妹共演 rentisheying

“除了这两扇门是刘马庄巡检司的遗存,其实还有一样老物件和刘马庄巡检司相关联。”王晓风说,朋友徐玉顺家里至今还保存一块巨大的木匾,据说原本是其祖上在堂屋悬挂,可惜的是,匾额上髹漆的大字完全被毁,字迹无可分辨,只剩下落款的“溥和”二字以及纪年勉强可以看清,已经无法参透其中的奥秘,只好任人评说。

地方资料表明,原有的刘马庄巡检司迁至皂河以后,刘马庄横遭天火,损失惨重,当地人只好在原址重新兴建起一座集镇。为了不再重蹈刘马庄的覆辙,便将这个集镇命名为新安镇(今新沂市境内)。

明清时期历史资料显示,地方确定设立巡检司属于重大的行政事务,是要报经朝廷反复审核才能确定的。因此,只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才会设立,一般州县不会超过3处。巡检司的长官虽说只是知县的佐官或副贰官员担任,现在来说,相当于副县级的行政单位,但在一些边防重镇,巡检司官员的权力很大。巡检司一经设立,便属于封建王朝官僚体系中较为稳定的一员。无论这个单位迁移到何处,都还是保留原来的名称。

wb20181015pp8

当地老人还说,就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徐衙门那里还有好几十间青砖青瓦的老屋,后来逐渐被划成居民的宅基地。于是那些老屋都被拆了,重新盖上了民房,形成了现在的居民区。

清代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在直河口之下开凿皂河和中运河,皂河口一带便成为河道工程以及漕运码头重地,皂河集随之闻名大运河上下,地理位置越发重要。靳辅在康熙二十四年奏告朝廷,将原驻刘马庄(今新沂市城区)的刘马庄巡检司衙门迁至皂河集,负责修防黄河北岸汛地事宜,将运河主簿迁移驻扎皂河集。

从刘马庄巡检司的任职官员记载上来看,有明确记载的首任巡检朱式榖,是在雍正十二年上任的。最后一任巡检是汉军镶蓝旗人蒋思彧,咸丰十一年离任的。

王晓风说,他以前在县志上知道皂河有个千总衙门,皂河人都称之为千衙门,属于河道修防营管辖。经过他反复考证,后来在皂河龙王庙的东北方向找到了具体方位。但对于徐衙门,却感到陌生,于是就认真地询问年长的邻居。有关徐衙门的具体情况,由于年代久远,当地很多老人也不知道徐衙门的来历,只是说徐玉顺的祖上,便是徐衙门里面的长官,也许徐衙门就是以徐姓官员命名的。

历史资料

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巡检司衙门始设于1000年前的五代,盛于两宋。而江浙一带在关防要隘之处设立巡检司制度,一般在元明时期,大多数是州县所属的捕盗官。皂河境内在明代洪武年间,便有直河口巡检司之设,地处现在的皂河镇西王营村和八井村之间。但随着直河口后来废淤,这个巡检司也被迁移他处。

宿迁网讯 (记者 徐其崇)记者10月14日到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采访我市民间历史文化研究者、《湖畔》杂志主编王晓风时,意外发现他珍藏着两扇古老的格扇门。他说,这是皂河刘马庄巡检司留下的唯一的遗物,10多年前,他在当地一位八旬老人家里购得的。“这两扇门虽然脱漆残破不堪,但仍可以看出古代官式建筑格扇门的风格,这也勾起了我的研究兴趣。”王晓风说,那位老人在土改以后分得徐衙门房屋一处,一直沿用旧时门窗,只是把原先贴在格扇上面的纸换成了芦席,直到后来翻盖新屋,这两扇门才废弃不用。

当时,皂河镇内已驻有黄河北岸修防营和皂河汛千总衙门,另有运河主簿衙门、户部巡关衙门,这么多军政部门的驻扎,使得小小的皂河镇内冠盖如云,热闹非凡。当时的刘马庄巡检司,在皂河只能算是小衙门,在御马路和秃尾河之间的河堤上建起一座不大的官署,从当地一些老年人的描述来看,这个巡衙门也设有门坊、穿堂、大堂、后堂、厢房、书房、囚室等建筑,门口还树有高大的旗杆和很威风的石鼓。

皂河古镇官署多 往事如烟任评说 

之后,王晓风访问了很多老者,他们大多还记得,龙王庙以北500米左右的居民区,原来就是徐衙门所在地。并说徐衙门最广为人知的,是有关一笔财宝的传说。据说在民国时期,徐家曾有一个长工凌晨便起来给主家推磨,磨制煎饼糊糊。有一天正在推磨的时候,忽然发现磨道上被踩出一个地洞,长工定睛一看,原来下面是个窖藏。这个长工胆大,立即进入窖藏里面,发现了一口大缸里,满满都是金银财宝。他立即将这些东西拿上来,连夜跑回老家,买地盖房,再也没有回到皂河。很多年后他才将这笔财宝的来历说出来。但不知是徐家哪一位老爷将这笔财宝埋在地下,终究便宜了外人。

众人口中徐衙门 年代久远难说清

其实,徐玉顺本人对于这些情况也不太明确,只是告诉王晓风,他家前后院墙和房屋的地基,都是徐衙门原来的地基。王晓风仔细地查看那些露出地面的地基部分,发现都是一块块宽大厚实的大青砖砌成的,这些青砖的规格甚至比皂河龙王庙里原来使用的青砖还要大很多。

相关资料有记载 衙门迁至皂河集 

多人在此履过职 官员不乏徐姓人 

据王晓风介绍,收藏到这两扇门,他才第一次听说皂河有个徐衙门。几年前,皂河镇有一位叫徐玉顺的朋友要送他一棵石榴树,于是就带人到他家去移植。那棵石榴树足有碗口粗,3个枝杈如龙爪张开,可谓清奇古怪。移植的时候,就有几位年龄大的邻居说,可惜了,这是原来徐衙门里面的树,树龄得有几百年。王晓风听了很感兴趣,就询问徐衙门的事儿,邻居们说,那个地方原来就是皂河的徐衙门。

地名说法是误传 史上确有巡检司 

嘉庆年间的《宿迁县志》卷三《职官》中记载道:刘马庄巡检司巡检一人;刘马庄巡检,旧驻刘马庄,移驻皂河。《大清一统志》中的记载:刘马庄巡检司,在宿迁县西北皂河口,旧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又东北去海州一百八十里,一名刘家庄,明置巡司,今移此。有运河主簿及黄河北岸千总,俱住皂河口。

从这个时间点上来看,和咸丰年间黄河改道离开宿迁之事有关。而沿袭千年的运河漕运也在这个时候改为水运,宿迁和皂河的运河节点战略要地的地位一落千丈,刘马庄巡检司大约在此时便被裁撤。在这期间,在此就职的官员真不少,有据可查的有50人担任过刘马庄巡检司巡检一职,其中确有几个徐姓官员,如北京大兴人徐大成,是乾隆四十九年前在任的;浙江人徐世浚,是在嘉庆四年前在任的。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