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群英谱 | 徐承贵的“绘画艺术”坚守 来源:多彩贵州网 文\图:胡绍山 ■他是一个农民,却过着与农民不大一样的生活,吃上了“文化”饭还不忘带动水城县多名少数民族画家,加入农民画创作队伍。 ■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在精心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同时,始终把“传承、帮扶、带动”融入到自己的绘画过程之中。 ■在他与水城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让水城县于1998年被文化部社文局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0年,《水城农民画》在国家文化部项目类评比中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 ■时至今日,水城县农民画作者创作的数百件作品,被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外友人收藏,并深得世界各国友人的喜爱。 ■谈起自己多年来的农民画创作感受,他说“要是没有持之以恒地坚守,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内景一角 6月27日,盛夏的“生态水城”,阳光明媚、万物疯长、清风抚面。 下午14时10分,记者来到位于水城县政府驻地附近的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办公地。54岁的徐承贵在画室内来回踱着步。一会儿,他又将画笔沾上涂料,专心致志地匍匐在画台上,勾勒着自己的绘画作品。 “看,这就是我最新创作的画,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我刚才发愣时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徐承贵指着画桌上的绘画,兴奋地告诉多彩贵州网记者。 原住水城县滥坝镇双水村徐家箐组的徐承贵,其祖辈、父辈都是文化爱好之人,教过私塾。这让徐承贵从上小学时就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小时候只要得到一本‘漫画书’,就高兴得不得了!经常照着漫画书,用树枝或笔在空地、废纸、墙面上模仿着画。”徐承贵笑说。 徐承贵坦言,在绘画艺术方面,给予他最大影响的是当时水矿集团(水泥厂)创办的文化宣传栏,里面的很多“图画”都让他感动好奇。 “水钢水泥厂以前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到处红旗飘扬、歌声嘹亮、文化氛围浓厚得很!”徐承贵说,他和村寨里的同龄小伙伴们,经常利用“讨猪草”的时间偷偷跑去离家将近六公里的水泥厂,看那里文化宣传栏里的图画。 1986年,初中毕业的徐承贵在没有继续读书、没有成功去参军的情况下,选择到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打工,成了电信公司的一名“农民轮换工”。 不过,在“两个8年”的“农民轮换工”工作期间,徐承贵并没有放弃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坚守。而是每当下班时,他都会静心研究绘画艺术,思考着绘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徐承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值得自己追求一生的梦想,不然生活便没有动力。” 徐承贵回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去少数民族乡镇办事,当时就被少数民族服饰、刺绣、蜡染、雕刻、剪纸等民间文化艺术给吸引住了。从那时起,他脑海里经常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给人更多人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和美感。 “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时应该考虑到生活的本真模样,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徐承贵说。 渐渐地,徐承贵养成了一种执着、好钻研的艺术追求习惯。为此,在他的包里,时常都揣着一个小速写本,记录着每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剪影。 1983年,徐承贵被水城县选中并参加第一期水城农民画创作班,他创作的第一幅农民画作品《秋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为水城县农民画摘得了第一块一等奖奖牌。 “我之前虽然也创作过很多画作,但感觉不太满意,没想到那一次参加创作班创作的第一幅作品就获奖了!”徐承贵说,“作品获奖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励。” 事实上,在第一次获奖后,徐承贵对于绘画创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他本人在当地也开始小有名气。他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他才华横溢,甚至有人主动向他请教绘画艺术。 1986年,水城县文化馆再次组织农民画创作班,相关工作人员让徐承贵发动身边喜欢绘画的爱好者参加创作班。因备受文化馆工作人员赏识,内心满怀成就感的徐承贵就主动担当,当起了创作班团队的推荐人。 在徐承贵的推荐和介绍下,来自水城县多个少数民族乡镇的绘画爱好者积极地向创作团队靠拢了。 徐承贵说,“因参加创作班的人在绘画功底上深浅不一,导致部分参加创作的人员最终没有继续坚持下来。” 面对部分创作人员以失败而收场的现状,徐承贵并没有灰心,他将团队打造的目标锁定在少数民族村寨。 “因为少数民族农民有刺绣、蜡染等精细的技艺功底,创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学习农民画也能够很快进入状态,所以我和水城县文化馆的人商量,去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我们的团队人员。”徐承贵说。 后来,水城县农民画创作团队逐年壮大,创作水平越来越高,甚至在多次中国民间绘画展览上,水城农民画获奖率达到60%,引起了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司的重视。 徐承贵的作品入展 徐承贵被授予“市管专家” “每一次获奖都让我在深感激动的同时,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文化的传承问题,我是党员,就应该挑起该挑的担子。当然,没有当初持之以恒的坚持,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徐承贵说。 另外,在徐承贵的带领下,他一家人都对水城农民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徐承贵还在儿子徐源4岁时,就经常带着徐源去田间地头、民族村寨写生,并连续让儿子参加了14年的“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比赛。与此同时,徐承贵还收藏了40多件水城县少数民族服装、服饰。 “我所收藏的少数民族服装,都是当地的精品,现在每件的市值价应该都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徐承贵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如今,徐承贵每天都在研究水城农民画文化传承,不断地培育、输出水城农民画作者,还带领儿子徐源成立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他自己则担任公司的艺术总监。 |
- 上一篇:吉林防辐射铅板铅皮价格厂家
- 下一篇:未来五年 涂料行业的三大品种 涂料人必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