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水泥产量基本持平,玻璃受停产影响更明显统计局公布2017年1-12月部分宏观和行业数据,2017年全国水泥产量23.16亿吨,同比增速-0.2%(1-11月增速-0.2%,2016年全年增速2.5%),12月单月产量1.91亿吨,同比增速-2.2%(6月份开始至10月单月一直负增长,11月增速4.8%);平板玻璃1-12月累计产量7.9亿重箱,同比增速3.5%(1-11月增速3.9%),12月单月产量6062万重箱,同比增速-5.3%(10月增速-0.3%、11月增速-3.5%);整体来看,水泥需求全年整体平稳,具备明显平台期特征;玻璃12月份产量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主要受沙河11月停产影响加大(12月影响整月)。 需求保持平稳、地产补库存迹象明显从下游数据来看,2017年1-12月固投增速7.2%(1-11月增速7.2%,2016年固投增速8.9%);基建投资增速19%(1-11月增速20.1%,2016年基建投资增速17.4%);房地产投资增速7.0%(1-11月增速7.5%,2016年地产投资增速6.9%),新开工面积增速7%(1-11月增速6.9%。2016年增速8.1%),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7.7%(1-11月增速7.9%),购置土地面积增速15.8%(2016年增速为-3.4%);整体来看,地产销售累计增速略有回落,但单月销售增速继续回升,新开工数据略有回升,购置土地面积增速回升明显,基建投资平稳,整体需求端依然保持强韧性,地产补库存迹象明显。 水泥玻璃价格2017年高举高打,当前淡季价格正常回落,不改中线趋势2017年水泥、玻璃价格在去年已经有较大涨幅基础上,继续高举高打,2017年全国水泥均价比2016年高26%,年末比年初涨了31%,全国玻璃均价比2016年高16%,年末比年初涨了11%。2018年开年以来,水泥、玻璃价格开始环比下跌,但属于淡季价格下跌的正常现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是上周长江下游江浙沪皖地区熟料价格大幅下调,对于跌价,我们认为:一方面企业调控因素比供需因素大,并不是当前供需关系急遽恶化导致价格大跌,而是基于堵住进口熟料和后续淡季停产的考虑,显示大企业更加理性克制,供给端更加有序;另一方面江浙沪皖沿江熟料价格后续再下调的概率很低。整体而言,由于供给端控制更好,和2011年的水泥相比,2018年上半年比2011年要差,下半年要好于2011年,2018年的超预期来自于景气时间的持续性。 投资建议:1季度建议关注建材行业优质周期股我们对2018年行业基本面继续保持乐观,需求平稳、供给收缩的趋势不变,行业供需关系仍将保持偏紧的态势,中期供需关系向上,且中长期预期在改善,建议关注建材行业周期股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水泥板块中的海螺水泥、祁连山;玻璃板块中的旗滨集团;以及玻纤板块中的中国巨石、长海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继续下行风险,货币房地产等宏观政策大幅波动风险,行业新投产能超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风险,能源结构转变过快风险,公司管理经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