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术制约现在大部分高品质光源以美国、日本、台湾反馈较好。不同品质的LED芯片关键是寿命、色温度、光效之间差别,当然还有发光角的控制。在灭灯情况下较高品质的光源目测比较难区分,通常需要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 台LED灯泡抽查发现7成不合格 4件绝缘不足恐触电 一个合格的产品必须是结构合理、表面处理细腻、各部件结构性和功能性匹配、有完整清晰的产品标贴、灯具尺寸符合使用空间的视觉尺度,包括包装及产品使用说明书等。 广东质监局抽查网上LED产品:不合格率达到56% 国内市场:LED灯常上黑榜 随着LED照明逐渐替代传统照明,诸多资本争相进入照明行业“淘金”,如在A股或新三板中,目前已迎来大批照明企业上市。2017年,LED应用领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但在LED照明快速发展的同时,照明行业屡屡爆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已不容忽视。在LED照明质量如此混乱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更加应该凭良心做灯,商家用良知经营产品,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感。此外,相关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公示抽查检验中销售不合格商品的生产企业和有关经销单位,对产品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将不合格的商品强制退出市场。 中国大陆已然是全球最大的照明产品生产大国,产品大量销往各个国家及地区,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LED产业出口额达12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0%。2017年出口产品企业共有17801家,较2016年相比增加了1198家企业,可见我国出口LED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出口总量的增加,国产照明产品召回案例也相应增加,每年数十起,一直备受诟病的质量问题正在持续放大,国产也依然逃脱不了“劣质产品”的标签。
其中,LED灯具抽检40批次,不合格17批次。不合格样品的标称商标涉及鑫州照明、威尼诗、北京西蒙、东雄照明、MLS、亚明、小电亮、康的照明、元朗美居、勇上照明。不合格项目涉及内部接线和外部接线、防触电保护、接地规定、结构、接线端子。针对以上不合格商品,浙江省工商局已将案件线索移送经营者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所在地依法查处。 近年来,不管是国际照明巨头引爆的LED照明终端市场价格,还是国内乱成一团的价格战,尘嚣四起。LED各组成部件成本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产品质量降低。俗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所谓的价廉物美是天方夜谭。小编希望所有照明企业都能做个负责任、有良心的企业,在技术生产研发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嘉兴抽查20个批次LED灯具一半不合格 消费者如何选择合适的LED灯具?
2017年前三季度,嘉兴市质监部门对家用电器开展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其中,在LED灯具抽检的20个批次中,有一半都存在标识标签不明、光源控制器不合格等质量问题。 正常情况下,照明设计师审核样品都需要点灯测试。色温、亮度、光斑形状、光束角、灯体温度都是照明设计师的审核细节,前面几步都是从理论上、表面上判断,最终的效果归结到点灯测试这个环节。这里可以很直观的判断灯具是否与设计效果相匹配。 然后,光源 质量不合格商品在使用时产生电磁波噪声,干扰讯号值大于标准规定限制值,可能影响周围附近其他产品正常使用;发光效率实测值均低于标示额定值之90%,且不符合能源效率基准值75(lm/W);以及演色性指数越高越接近太阳光自然色,影响人眼所见的环境色彩呈现。 据报道,台湾“标检局”针对21件LED灯泡,进行“防止意外触及带电部之保护”、“绝缘电阻及耐电压”、“光生物安全”、“电磁干扰”、“灯泡功率(W)”、“发光效率(lm/W)”及“演色性指数”等7项质量项目检测,以及比对重要零组件技术文件、中文标示查核,发现5件质量不合格,其中4件甚至有触电的危险,而有10件不符合原技术文件、8件中文标示违规,仅有6件全数合格,不合格率超过7成。。
[导读]LED本是造福人类的新型节能环保行业,却因这些屡屡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备受消费者诟病。不仅如此,劣质LED灯具让运营商苦不堪言,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驱动电源
目前国外用户对LED灯具品质及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低价、低质产品难以形成独有客户,更不用说获得持续可观的盈利。LED灯具行业的整合速度正在加快,出口企业应及时了解欧美发达国家LED灯具产品的标准,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组装生产等环节,切实提高产品质量。 LED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厂家和商家都在力推、力吹自家产品如何好、如何节能。设计师就听他天花乱坠?对此,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LED照明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