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科技创新的目标,都围绕舒适环境这一住宅最关键的产品力。在满足了基本舒适需求之后,当代职业还在产品中添加了智能入户系统、同层排水系统、六层安防系统等多项创新产品,实现对绿色科技住宅和百年住宅的重新定义。百年住宅,不但要为购房者提供一个绿色舒适便捷的住宅环境,更要从住宅寿命和住宅产业化的角度发展绿色科技,提升住宅品质。其中,被动窗、门窗幕墙、外遮阳等建材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明 随着消费者对环境越发关注,房地产项目对建筑建造过程的绿色节能、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装配式建筑企业也急需一个协作交流的窗口。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明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实施解析》中指出:设计标准化、部品工业化、现场装配化、装修一体化、过程信息化是装配式建筑落地的实际措施,能够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粗放的模式转为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从而为住宅项目节约资源、提升品质、丰富风格、加快工期、控制成本、并最终实现供给侧改革。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结构等体系,是装配式建筑从图纸走向现实的施工措施。 锵锵六人行 谈思路更谈举措 转型之路不能落单,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方可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在论坛沙龙环节,地产商、设计院、门窗幕墙公司、制造企业代表就“新形式、新举措”为主题,以“门窗幕墙行业的新机遇”、“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工匠精神”等热点话题进行对话。 高峰论坛环节 四川省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吴智勇、中交地产成都公司成本负责人徐文军、中建西南院董彪、北京凯顺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王勇、四川华夏建辉门窗幕墙装饰有限公司周健、老赖不赖门窗赖世佑等六位嘉宾一同参与对话,在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旭先生的主持之下,畅谈各自在转型时期的举措。 对于开发企业来说,从拿地开始,装配式建筑比例已经成为拿地条件,装配式建筑是未来的明确趋势。但由于成本和工期承受压力,装配式建筑对开发企业还是陌生的,有迫切地学习需求。因此,在未来的项目招标之中,有过装配式建筑成熟案例的总包、分包会更受青睐。更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影响、精装修是否能带来溢价能力,是开发商采用装配式和精装修时考虑的痛点。 装配式建筑除了体系的不同,其实在爆发式增长中,还存在制造工艺、甚至是对装配式建筑标准理解的不同。国家无法对标准大包大揽,需要地方、协会和企业发挥作用,整合行业的技术力量,通过现有的摸索,提炼出较为成熟的技术,成为行业团体标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装配式建筑除了对住宅的建造模式产生了颠覆,对住宅的商业模式也会催生改变。国家队装配式的目标不止于土建结构,对于全装修、精装修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政策在不断倒逼行业革新,传统的产业工人不断流失,也无法满足如今精细化生产的需求。只有从设计研发、产品研发的角度进行创新,才能够让精装修也纳入装配式的大军之中。 在后续的技术交流中,奋安门窗集团总经理黄秀华表示,适合中国气候、使用习惯、加工条件和经济水平的才是适合中国的系统门窗。在使用习惯方面需要防盗、防蚊、防噪音、防坠落、防脱落、易逃生等功能。而针对特殊的天气条件,则需要防雾霾、防灰尘、防渗漏、高热阻等功能。同时还需要优质的品质和便捷的加工工艺,形成门窗企业愿意做、开发商用得起、购房者可享受的门窗产品系统。 老赖不赖门窗技术代表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适合国内的系统门窗,他表示:系统门窗不等于高品质门窗,而更应该理解为是一个包含设计、材料组织、系统生产、检测检验、售后保障和培训督导的全方位产品服务体系。老赖不赖在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材料组织、服务渠道、安装验收、系统售后等几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实现系统门窗的产品可标准化、快速的供货能力以及便捷式的现场安装。 房地产市场虽出现拐点,却又遇“一带一路”的东风,门窗幕墙行业信息化与住宅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本届转型发展论坛,国内优秀的门窗幕墙材料上下游企业与地产商、设计院等多方共聚一堂,为了保证建筑品质,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和居住舒适度,为提升住宅品质共同发力,畅谈上下游的整合与共赢,是拥抱转型新思路,站在新的转折点,门窗幕墙行业的新征程正在脚下。 (来源:新浪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