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带来的能力,绝不是在线租用这么简单,就像汽车不仅仅是比马车跑得快一样。有了汽车可以做车联网、可以做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但是马车总不能搞个“马联网”出来吧! 实际上,云计算比之本地计算,其根本优势是计算能力的巨大提升,从中衍生出来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可以更好的为产品,为企业服务提供商赋能。 有了这样的能力,企业服务提供商才能更好的保持客户的粘性。在企业级市场,客户粘性往往更加重要。 Azure就是希望帮助合作伙伴做到这些。用微软方面的话来说,微软是一家与合作伙伴真正站在一起的一家企业。 那么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微软的“Build-with”和“Sell-with”政策了。就iNAS而言,微软在与iNAS一起成长,一起获益。 例如,iNAS需要帮助客户做智能化的文档分类与管理,Azure平台可以提供底层的人工技能技术;iNAS需要更安全,Azure同样会提供底层的云安全技术;iNAS需要区块链技术帮助客户确保文档的唯一性和安全性,Azure同样可以做到。 有了这些能力,微软基于自己的平台,帮助iNAS服务客户,是一个双方共同盈利的过程。 所以,iNAS才有了前面的字母“I”,意思是“Intelligent(智能化的)” 5 还没完,故事的最后一位主角中建材还没有登场。 在文章开头已经说过,中建材是iNAS在国内的总代,也就是渠道商这个角色。 既然企业级市场理论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开箱即用的SaaS,那么iNAS同样需要中建材这样一个角色,来帮助客户“开箱”,也就是直达客户的最后一公里。 这几年渠道商绕不开的痛就是云服务转型。其实对于渠道商而言,不论是卖云服务也好,还是卖传统的license也好,卖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明白客户需要什么。 如果转型过程中,渠道商还是用卖license的思想去卖云服务,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中建材并不会这么做,他们要做的搭建一个企业服务聚合平台,把产品聚合起来。 举个例子,客户需要NAS,那么iNAS来了;客户需要基于云的NAS,所以微软和iNAS深度整合以后放了上来;客户需要云NAS更安全,所以云安全解决方案也整合了进来;甚至iNAS还要和SAP的云ERP产品打通,而中建材本身也是SAP的合作伙伴…… 把解决方案聚合起来提供给客户,并且帮助客户去做实施、运维等线下服务,这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聚合。 这样做渠道商就会发现,从卖本地化的license转向卖云服务,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利润、现金流下降,但是放长远看,总盘子在变大,只不过这个利润会被拉长,变得更加线性。因为只要渠道商能真正找到云服务的价值在哪里,找到自身的价值在哪里,为客户提供最贴合业务的产品,那么客户粘度会非常高,不论是企业服务供应商还是渠道商,都能从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长期获利,而不像过去的一锤子买卖。 至于如何抉择,这就要看渠道商是在乎“眼前的苟且”还是在乎“诗和田野了”。只不过,当你的目标选择在远方,脚下的路势必不太好走。 6 这个故事说的还算比较圆满,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更看重生态这个概念。 在iNAS联合微软与中建材破局的过程中,微软作为生态主、iNAS作为ISV、中建材作为代理商,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要让客户能够在Azure或者Office365上自由选择iNAS的产品。 同时,这三家企业也给了更多的企业很好的启示,找准自己在企业服务中的位置,找准客户的需求,破局、盈利或许并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