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方面中低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质量、高价值产能不足;不是消费需求不旺,而是高质量、高层次的有效供给不足。国家目前推进的供给侧改革,对涂料行业及企业而言,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消费、服务、科技这三大要素。”李明月分析认为。 缺乏世界级品牌 “中国涂料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叫得响的产品和品牌不多,特别是面临着世界级品牌为零的尴尬。”李明月认为,品牌是一个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知名品牌占全球商标总量的比重仅为3%,但却占据了全球市场40%的份额和50%的销售额。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被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涂料产销量在2009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到全球的30%以上。作为一个涂料大国,我国在建筑涂料、木器涂料、汽车涂料、船舶涂料、集装箱涂料等众多细分领域的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涂料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为零。我国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供需错位”也愈演愈烈。 虽然没有专业机构对全球涂料品牌进行排名,但《涂界》发布的“世界涂料100强企业排行榜”也相当于品牌榜单,基本也反映了各国涂料品牌的综合实力,如果以此基准来看,PPG、阿克苏诺贝尔、宣伟、立邦、威士伯、艾仕得等,在国际市场都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相比之下,我国还没有一家可以匹敌国外企业的涂料自主品牌,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还是在国内生产、销售,国际化程度非常低。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国涂料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因为从企业层面看,我国涂料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远远快于品牌国际化的发展速度。”李明月分析认为。 “我国自主品牌涂料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李明月表示。 破解大而不强的利器:技术
破解中国涂料工业“大而不强”的利器,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我国自主品牌需抓好科技攻关。 虽然我国自主涂料品牌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在经验技术上有了一定积累,但核心技术、创新技术与国际一流涂料品牌还相差甚远。当然,我国自主品牌涂企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三棵树、晨阳、亚士、巴德士、东方雨虹、湘江等大批优秀自主品牌,在品质、技术、服务上也日渐完善,并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但涂界记者发现,我国不少企业技术创新机构数量少,科技活动水平及层次偏低,研发投入也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获取能力不足。绝大部分涂料企业科技项目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难以实现规模化开发与应用,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在产业链低端进行简单的贴牌加工生产,利润微薄,缺乏资金建设和维护自身品牌。(涂界) 相关阅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榜单 投诉
阅读() |
- 上一篇:【秘籍】粉末涂料配方设计基本思路你知道吗?
- 下一篇:最前沿的环保无机颜料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