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国式教育有几大特点:目标“望子成龙”,标准“成王败寇”,方法“死记硬背”,手段“填鸭式”,有意思的是,我们虽然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但这种“流水线儿童”的教育模式似乎并没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其个性,有的纯真、有的真诚、有的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等,我们希望孩子的这些天性能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对于教育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不应该用简单的复制粘贴来敷衍。 六一儿童节之际,本网特别策划#童年无忌#,邀请儿童领域的专家,通过自身体会,从不同的视角,深度解读儿童教育。 本次有幸邀请到浪鲸卫浴市场总监杨红女士接受采访。 浪鲸卫浴市场总监杨红 【记者】:杨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记者的采访。我们本次的采访将主要围绕中式的教育来展开,请问您对中国式教育的看法是怎样的? 【杨红】: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中国家长都会很焦虑,有文章说,中国大部分家庭是由一个焦虑的妈+一个缺岗的爸+一个很辛苦的孩子组成的。孩子是否辛苦先不论,但由于焦虑的妈或者缺岗的爸,家里肯定会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您觉得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孩子? 【杨红】:作为父母来说,我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你要变成最了解你小孩的人。孩子最开始是不会对你隐瞒什么的,但后来为什么有一些孩子跟家长越来越沟通不畅,是因为双方站的角度不一样,意见相左导致孩子不愿意再跟你吐露心声,在你面前都是假的,让你无法判断你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就要让孩子能自然而然地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举个例子,我儿子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喜欢同班一个女孩,当他第一次告诉我的时候,其实我心里面第一反应还是心砰砰跳的,我想着怎么才二年级这个话题就来了呢?是不是太早了?但同时,这种喜欢在我看来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情感表达,人与人之间都会有这种喜怒哀乐的区分。 在他喜欢这个女孩的过程中,有一次他跟这个女孩子打招呼,对方没理他。 他回来以后,跟我说:“妈,这个女孩无视我的存在。” 我说:“孩子,你相不相信妈妈?” 他说:“相信。” 我说:“妈妈像你那么大的时候,很喜欢我们班那个最乐于助人的男生,还有学习最好的那个男生。”因为我孩子上课不太爱回答问题,我就说:“还有就是上课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的男生,你只要做到三点,别说她不会无视你的存在,全班女生都不会无视你的存在。” 他说:“真的吗!” 结果,那一年的期中考试,他就一下子考到了全年级第八名,他们班的第一名。 从那以后,那个女孩包括其他女孩也愿意跟他玩了,他也感受到妈妈讲的好像是对的。所以他开始秉持我给他的三个原则:第一学习好、第二乐于助人、第三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记者】:一般遇到这种事情,好像很多家长的反应都是“如临大敌”? 【杨红】:我遇到过有一次一群家长围着我说了很多类似于“你儿子怎么那么成熟的,都谈恋爱了……”的话。 我说:“是,他确实是喜欢这个女孩,但是谈恋爱还算不上。恋爱这个词,还不适合用在这个年龄的孩子”。 也有小孩子跑来跟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他喜欢我们班上的谁谁谁。” 我就笑着回答:“我知道啊,他不仅喜欢她,还喜欢你,还喜欢老师,还喜欢你们全班同学呢。” 其实现在大部分家长,当他们小的时候,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让他们觉得,应该对谈恋爱这个词作出这样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孩子。但他们的反应和态度也让我思考,家长都是带着有色眼镜来处理这类事情的,一个8岁男孩就算谈恋爱又能够怎么样?难道还不能表达情感和爱好?我不能带着他一起自欺欺人地去逃避这个社会现象,我应该带着他一起去面对这个社会现象。 所以我跟我的孩子说:“你要保护这个女孩。” 他说:“保护?” 我说:“是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和她谈恋爱了,对于她来说压力很大,这会影响到她的心情和学习,而她的父母也会不喜欢你。这样的舆论产生的后果太严重了,你要学会控制舆论。” 他反过来问我:“控制舆论是什么意思?怎么控制?” 我说:“别人再说你喜欢她的时候,你要做到不回复,不理睬。如果他更加过分的话,你就告诉他,你要告老师。” 结果隔了两周以后,他说:“妈,(舆论的)高潮已经过去了。” 我说:“你做得对!” 其实我那天给他讲了很多话,他没有全部听明白,但是他听到了一点,就是他要保护那个女孩。 所以那天晚上,他就说:“我要保护好她。” 我说:“这是对的!你作为一个男生,这是你应该要去考虑、要去做的事情。” 【记者】:您说,家长要成为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请问您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解孩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