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月涨价潮卷土重来 经记者走访多个知名家具建材品牌了解到,目前几乎所有的家居建材品类的价格都已经或正在进行调整。春节后,乳胶漆上调了10%,实木地板涨幅在5%—10%,成品类家具平均上涨了5%,连瓷砖每块也上涨了2—5元不等。还有不少门窗、卫浴、橱柜品牌经销商也收到厂家发来的涨价通知,只是暂未确定上涨时间。各项数据表示,家居行业全面提价已成定局。 上一篇:互联网家装3.0时代 门窗企业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 下一篇:跑马圈地时代 门窗企业须戒骄戒躁谋发展时至鸡年2月,涨价潮卷土重来,就这样切入了企业“开工大吉”的喜庆祥和氛围中。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9.2%,环比涨1.8%,在制造业中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波。 此外,门窗企业也是如此,“价格战”一直是各大企业抢占市场的“杀手锏”,贸然涨价,无疑相当于将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各方面成本上涨的部分基本都由厂家内部消化,一些大企业甚至借这个机会大肆促销,抢占市场。” “涨价潮从去年六月份以后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缓和的迹象。我们的盈利空间也由此至少压缩了40%-50%。”说起涨价的影响,某门窗品牌商表示说。毫无疑问,这一层层因素叠加正在推高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媒体披露,春节后广东地区多个门窗厂,严重受到影响至今还未营业。业内人士称涨价潮不仅影响着整个终端市场,对于一些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厂商而言,也是严重的致命打击,有业内人士感叹称,一些较大企业尚可依托自身库存稀释部分上涨成本,但体量小的企业受冲击肯定比较大,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或将开启。 一直以来,对于门窗建材这类的制造企业而言,原材料可谓是他们的命门,其价格的价格的涨跌更是被紧密关注。回顾2016年,负增长了长达四年半之久的PPI终于逆转,这标志着中国工业领域全面涨价正式开启。然而去年9月21日,国家发布“最严治超令”,运费费用涨得飞起,部分地区物流由6元一件货涨到了10元一件,建材每吨运输成本上涨100元。国庆期间,海绵涨价引发涨价狂潮。到12月底,因环保整治又给家居、建材行业带来涨价狂潮。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上游涨价来势凶猛,但卖场零售终端的涨价气息并不是特别浓厚,不少门店还挂着降价促销的横幅。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春节过后,市面上很多产品都以较平时更低的价格出售,经营者们纷纷以优惠、打折的形式促销,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各商场也是摩拳擦掌,制订销售目标,为家居销售旺季做准备。此外,几乎所有的家居商场都将折扣力度较大的活动定在3月份,所以现在也都纷纷推出营销活动预热。 挣扎:为抢市场,涨价成顾虑 针对该现象,不少市民摸清了此规律,也会在商场等购物场所,掀起了一场节后“抄底”消费,等待最划算的购买时机。“年初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阶段,很多企业都在这一阶段着重营销,争取多接订单,因此涨价会成为一些企业的顾虑。第一涨价了抢夺不了年后的市场,第二价格高了未必立得住脚。”湖南振升铝材有限公司长沙基地总监陈建良如是说,“我们现在也是在做促销,争取抢占市场,把货铺到经销商那,防止广东等外地企业的一些品牌冲击我们省内,所以最后到零售终端,涨价的趋势并不明显。” 在上游材料、配件涨价甚嚣尘上之时,门窗等家居建材业涨价未能幸免。去年底,有关各大建材生产商价格上调的消息传遍业内,由于上游供应链成本的上涨,各品牌渠道、经销商将在2017年调整其产品价格。新年伊始,又遇到各种材料的上涨,家居行业提价已成定局。 一方面是生产成本的增加,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涨价的抗拒,门窗企业该如何面对呢?对此,有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企业应自我调整,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产品含金量。另一方面,在原料上涨、环保严抓的趋势下,企业应加大对环保设备更新的投入,不断升级技术,提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争取适应市场带来的新变化。
【中华门窗网】春节过后,家居建材市场开始复苏。然而,2月涨价潮的卷土重来,让不少商家顾虑多多。在年初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节点,面对随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增加的生产成本,是否将涨价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让一些门窗商家陷入两难抉择中。 影响:家居建材提价成定局 分析:利润空间大大压缩或引起新一轮洗牌 涨价潮卷土重来 门窗企业面临两难抉择(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