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聚,召礼上宾共话行业。 陶博会,迎八方客畅想未来。 4月18日,第29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简称“佛山陶博会”)在浪漫四月如约而至,第二届中国陶瓷卫浴产区峰会也在中国陶瓷城再度拉开帷幕,行业专家、协会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区代表齐聚南国陶都,将各自产区现状开诚布公地交流,更有精彩的观点分享,一场思想盛宴,让中国建陶卫浴产区现状与方向跃然纸上! 他们的发言精粹有哪些?且一一细看! 缪斌:中国已走过以量求发展的阶段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发言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建陶和洁具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其陶瓷砖产量和出口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二,卫生陶瓷产量和出口量占全球的半壁江山。 缪斌预测,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容量的最大峰值区间基本确认,中国建陶卫浴也走过了靠量发展的阶段。目前,随着生产成本快速提高,产品高性价比的优势逐年弱化,主导产品由中低档逐步向中高档发展过渡。 当前,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在产业规模、企业实力、技术装备水平、研发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水平都得到质的提升,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同时已完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此外,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初步形成;国内产业转移和市场区域布局基本完成,除了北京和海南以外各省都有陶瓷企业。另外,市场化竞争和民营经济主导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缪斌谈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节能减排政策给陶瓷行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制约因素越发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单薄、创新人才缺乏;企业实力弱、管理水平低、品牌知名度低;企业自律不足、产品同质化、市场无序竞争;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房地产需求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影响等。 缪斌提出了建陶卫浴行业“十三五”发展目标,指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十三五”末所有生产企业达到现行环保排放要求。 大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扶优扶强,“十三五”末培育3-5家年销售额超百亿企业。 建陶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80万元/人/年,卫生洁具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60万元,品牌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人均生产率达到120万元。 第二届中国陶瓷卫浴产区峰会 产区情况通报 辽宁法库:爬坡时代,主动适应新常态 至今为止,法库产区累计落户企业248户,产品类型包括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电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相关陶瓷配套等七大类、27个品种。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同比下降67%;产量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0%;招商引资完成1亿元;法库陶瓷出口总额突破6000万美元。 2016年,法库环保改造初见成效,出口额再创新高,帮助企业去库存。然而,产区目前还存在产业集聚度不够,缺乏批量的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压力,网相关部门在土地、财税方面争取多予以支持。 临沂产区:改变“重产量,轻品牌”的现状 临沂建陶产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长足发展,已成为全国八大产区之一,临沂墙、地砖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产区内有规模以上专业制造企业89家。据统计产区共有各类自动化生产线170余条,年产墙、地砖6亿平米左右,高中低档产品的比例由原来的1:4:5变为现在的3:4:3,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低档产品主要是以前老窑生产的耐磨砖等。 2016年没有临沂关停企业,2016年产量有所萎缩,产值及利润有所下降,但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单价有所提升。近年来在环保治理方面下大力度,山东排放标准堪称国内最严格的标准。 目前,产区仍然存在重产量、轻品牌的情况,研发能力较弱,研发人才缺乏,企业申请专利较少,希望能通过数年时间提升产区品牌。 河南长葛:近千家浴室柜企业推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浴室柜产业崛起,尤其是橡木浴室柜、PVC浴室柜、不锈钢浴室柜、洗衣柜等产品近年快速发展。有浴室柜生产企业近千家,以河南长葛600家、郑州200家、禹州20家、商丘20家、安阳50家、新乡80家、洛阳30家等,极大的推动了整个河南地区浴室柜产业的发展,配套产业链完善、便捷。2016年产值40亿元,产量6000万件,出口额与2015年相比增加约10%。 河南逐渐将环保常态化,大部分企业基本通过环评。存在的不足则包括产品附加值过低,人才储备不足,缺少先进品牌引领等。 河南内黄:蓄势谋发展 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现有陶瓷及配套企业38家,建成生产线35条,主要产品为墙砖、地砖,地砖主要有抛光砖、金刚石、大理石、仿古砖等,墙砖主要有小规格砖、镜面砖、剥开釉、金丝釉、K金砖等。2016年瓷砖总产2.8亿平方米,产值105亿元;累计出口300万平方米、5000万美元。 目前,内黄正在建设中原建材陶瓷博览城,总建筑面积25万亩,预计2017年10月投入使用。 四川夹江:2016年销售收入增长13.04% 目前,夹江县现有陶瓷企业96家(含分厂),生产线153条,年产能5.73亿平方米,以企业规模进行分类,规模以上陶瓷企业58家(含分厂),生产线105条,年产能5.03亿平方米,规模以下陶瓷企业38家(含分厂),生产线48条,年产能0.7亿平方米。2016年陶瓷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3.04%,产品价格略有上涨。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夹江也采取了系列措施迎接环保风暴。在产品结构方面,高端、中端和低端产品分别为3:5:2。产业不足之处是产品跟风、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品牌建设较为薄弱;部分企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期望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大整合力度,推动产业进步。 福建:企业转型异型陶板、大规格薄板、大板领域 建筑陶瓷企业300多家,生产线400多条。2016年,福建产区建筑陶瓷累计产值为613亿元,比增9.6%;产量为24.6亿平方米,比增10.3%。在出口方面,据厦门海关介绍,2016年1-11月建筑陶瓷出口为77.3亿元,增长26.2%,占同期福建省陶瓷出口总值57.3%。 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和天然气的高额成本以及环保的重压,福建产区不少企业从外墙砖、仿古砖转型进入异型陶板、大规格薄板、大板领域。目前,福建区域品牌效应不明显,制约着产业转型升级,晋江陶瓷博览会的影响力也有待提升。 厦门:坚持打造工业品牌 2016年,厦门市卫浴行业规模以上厨卫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54.84亿元,比增11.4 %,出口创汇15.18亿美元,比增15 %,产值上亿元企业15家,产业整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