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胡良提出建议,要想让木头不变形,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木头浸泡在水里两三个月,然后捞出来阴干。 胡良观察了村民的木工手艺后发现,他们的传统工艺传承得很好,干活也很卖力,如果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他们的产品一定会走向“很远的地方”。 胡良听说了拐杖的故事,答应了外甥的请求。吾守尔宰羊招待胡良,其他村民也要跟着招待他,田家福婉言谢绝了,把舅舅带到自己家里吃饭。 田家福被吾守尔的朴实打动了。他收下了这根拐杖。几天后,他把自己的多功能收音机回赠给吾守尔。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如家人一样你来我往。 胡良看到,当地的木匠喜欢自然晾晒木头;大块使用木头;木工雕刻的花色品种单一。“自然晾晒风干的木头容易裂缝、变形,无法做大型家具。村民把整根木头锯成几个木块再加工,很浪费材料”。 今年5月15日,胡良(右二)在吾守尔(左一)家门口看到废弃的木条,出于职业习惯,连忙说:“这样浪费木料,太可惜啊,要是在我们厂子这些都是宝啊!” 送苹果的人叫吾守尔,家在阿图什市阿湖乡阿热买里村,因为一根拐杖,胡良的外甥田家福和吾守尔成了好兄弟,胡良因此结识了吾守尔。一根拐杖成了兄弟 田家福说,阿热买里村人均只有1.3亩耕地,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靠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全村4500多人,有800多人会木工活,乌市和喀什市等地的特色餐厅,木工活都是由阿热买里村的木匠承担。 胡良画图纸,给大家讲方法,引导木匠制作家具时,用镂空和包木等方式替代整块木料。吾守尔听了以后,把胡良的话记到本子上,回家估算后说:“这种办法确实不错,一件成品能节约40%的木材。” 吾守尔说,等冬闲时,他会和村里的木匠,一起到山东学习,“到时候,我们会带上新疆的苹果和羊肉,好好学技术,同时,我们还想邀请内地的朋友来新疆做客”。(文/晨报记者白素君图/通讯员薄绍滨) 田家福决定让村里的木工业“走出去”:“我想到了请舅舅来帮忙。”5万元设备托运到村里 胡良还把厂里价值5万元的设备托运到阿图什,“托运费花了4000多元,它可以加工直料和弯料,比人工加工要漂亮,而且节省材料,提高效率。”胡良说,如果有木匠愿意到厂里学技术,他很欢迎。 桓台县是个工匠辈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当地的木工技术渐渐形成产业,木质家具打开了海外市场。胡良的家具公司有300多名员工,在当地小有名气。 (责任编辑:HN666) 田家福是自治区总工会工作人员。今年3月初,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启动,他担任住村工作组组长。当大家行至木匠吾守尔家时,吾守尔热情地请大家喝茶,然后拿出一根雕刻精美的拐杖:“这里面你年龄最大,每天来回跑太累了,送给你一根,以后我们就是兄弟。” :51岁的胡良是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一家家具公司的董事长。近日,他收到了一盒来自阿克苏的红富士苹果。 今年5月和7月,因为受田家福的邀请,胡良挤出时间,两次前往阿图什市阿湖乡阿热买里村,免费为村民传授木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