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房间内铺设的地板下横档间隙大、质量差,天气一潮湿,整间屋子的地面就显得高低不平;洗手间里,洗手池和便池用的是同一根管道,每当下班很多人用的时候,就会发出阵阵臭味;到了晚上做饭,厨房的烟道也有问题,整条楼道里都是油烟味,家家户户都得把油烟机开着吃完饭才能把味道排散……
——北京 刘源 阅读提示 俞兰和丈夫去年6月搬进公租房,那时正赶上梅雨季,由于屋子返潮,墙壁瓷砖上都是水。“刚住进来没几天的一天夜里,我和丈夫睡得正熟,卫生间里突然‘啪’的一声把我们惊醒,跑下床一看,发现里面的瓷砖掉了好几块。”俞兰说,到了10月初,上海再次进入雨季,墙面出现开裂,现在每个房间至少都有四五处裂痕。 “如果不是要把父母接过来帮忙看孩子,需要多一个房间住人,我根本不会考虑租这么偏远的公租房。”刘源说,由于每天上下班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有时候甚至感觉公租房节省下的租金有些不值得。 公租房小区主要有两种典型户型,一种是二居室,一种是大开间式的一居室,很多人称之为“零居室”。刘源租住了一套二居室,和从老家来的父母住在一起。小区里的很多租户都和刘源一样,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如果公租房建了没人住,老百姓就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刘源说,公租房是民生和民心工程,在建设时适当考虑入住的便利性,可以大大提高入住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是防止公租房变成空租房的最好办法。 我们走访了该公租房小区。从地铁1号线国贸站出发,换乘地铁4号线在西苑站下车,再换乘968路公交车,经过28站才能到达公租房小区所在的前沙涧村,即便不计算乘坐地铁时间,也花费了近2个小时。 先坐公交车,再换乘地铁,每天上下班路上花费的时间将近3小时 以昆明市五华区为例。前几年,由于保障房完工量有限,为了工作便利,管理上采取分季度申请的方式,不少家庭错过了一期,只能再等一个季度。 看着裂痕越来越明显,俞兰决定找物业问个究竟,看看能否有好的办法把问题解决。到了物业才知道,她在报修的住户里面已经排到了近100号。无奈,俞兰只能自掏腰包,买了抗潮的涂料重新粉刷一遍。 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公租房分配公平性和及时性的矛盾,考验着公租房管理者的智慧 公租房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而推出的政策性保障型住房,各地都下了很大力气。但是,从各地建设情况看,一些公租房小区的入住率不高,与此同时,申请入住公租房不容易,很多人想住却住不上。公租房建设为啥遭遇尴尬?提供让人们满意的公租房,还要解决哪些问题?近日,我们走进一些城市的公租房小区,采访了部分住户,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公租房”,从几个不同角度试析目前公租房存在的问题,反映群众对公租房的实际期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2日 18 版) 对于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住房存在很大困难的居民来说,申请期的住宿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如果公租房在租金上的优惠要以居住质量为代价,那宁可多交一点钱去租市场上的二手房。”俞兰说,房子的最大用途就是居住,如果公租房连居住的基本舒适度都不能满足,很多居民肯定不愿再住了。 从递交申请到入住公租房,流程繁琐耗时较长,成为不少公租房住户反映的问题之一,也是造成一些公租房空置的原因之一。 “让真正有需要的老百姓申请更方便,应该是公租房管理的目标之一,也是防止公租房变空租房的有效途径。”王岩说。
走进小区,冷冷清清,小区入住率似乎并不高。小区租户刘源印证了这一猜测:“目前小区的入住率1/3左右,很多房子都没有人住。” “哪怕多花些钱,明年我们也不想续租这边的公租房住了!” 谈起现在所居住的公租房,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俞兰有很多话要说。 墙体开裂、采光不佳、地板横档间隙大,公租房质量问题让住户不放心 更耗时的还有公示期。以前,五华区实行“三审三公示”制度,保障房申请人通过初审、复审、终审的情况每次均进行15个工作日的公示,仅公示期就需45个工作日,算上节假日,光公示就要2个多月。 刘源说,虽然公租房小区步行5分钟就到968公交总站,330、642、919等公交车在小区附近也都有站点,为了方便小区租户上班,早、晚高峰时间开行有通勤班车,终点站在地铁13号线西二旗站,但小区的位置实在太偏,上下班路上耗费精力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