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海南黄花梨与明清家具的灵魂之交(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7-02-08 12:06
渔船上的一父三女 出轨大嫂该受罚 楚美凤 楚氏春秋无弹窗 穿越霸王花3 春暖花开炎狼之地 纯粹已被使用 醋桶小娘子 崔贞媛男友

  降真香:《广东新语》卷二十六云:“降香,一曰‘降真香’,杂诸香焚之,其烟直上,辄有白鹤下降。有马眼香,其藤大如臂,岁久心朽皮坚,甚香,周遭有小眼如雕刻香筒状,粤人多以供神,谓之‘比降’。降(香)之 真者从海舶而来,曰‘番降’,根极坚实,色紫润,似苏方木,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特美,其屑可治刀伤”。据此可知,真正的降香是从海外进口的一种木 本香料植物的根部。海南岛东部的文昌和南部的陵水在古代时所出产的黄花梨木与降真香相似,为降香型黄花梨木,屈大均主要提及了这一品种。油香型黄花梨木产自海南岛西部,因山势陡峭,难以采运,商业性的开发比较晚。关注微信公众号:铁匠村海南黄花梨,分享更多海南黄花梨最新资讯,教你轻松辨别海南黄花梨!

  学者张先生将黄花梨木大致分为三种:“一、黄檀型。此种黄花梨色淡黄,质细色浅纹理不明显,多见于较早期的明式家具;二、油香型。此种木材含油脂较多,色暗,橙中带黑红,色斑纹理呈条状,光下有动感,呈‘琥珀’及‘木变石’一类玉石的透明感。这种木料极易同红木混淆,造型多偏晚,木质较轻;三、降香型。色土黄,有呈条状木纹,细观棕眼呈八字形排列,似鱼肉纹,质量较重。常出现黑色髓线组成的斑纹,聚集处呈鬼脸状。是黄花梨中最美观最典型的一种,用量也最大。”

 

 

 

  宝 岛海南是热带林木的王国,清人屈大均在康熙中期所著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五中说:“海南五指之山,为文木渊薮,众香之大都。其地为离,诸植物皆离之木,故 多文,又离香而坎臭,故诸木多香”,又,“海南文木有曰‘花榈’者,色紫红,微香,其文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 其节花圆润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价尤重,往往寄生树上,黎人方能识取。产文昌、陵水者与降真香(注)相似。”

  补释

  海南岛古称琼州,明朝时,黎人与官府长期对抗,屡平还屡叛。据名臣海瑞言,官府仅能控制方圆三、四百里,尚不及未占地区的三分之一大(见《广东新语》卷二)。俄国特使尼古拉在清代早期搜集的关于海南岛的情报也表明,“汉人(按:指南明政权的人)仅仅控制了海岸”(《中国漫记》第199页)。而且,尼古拉在对海南岛的各类物产报告(按:这个报告反映的应是在清初实行海禁前,即明朝灭亡之前海南岛的物产情况)之中并未列入花梨木,因为此木主要产自黎人控制区(故屈大均说“黎人方能识取”),当时难以进行商业性的采伐。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明廷在平定了海南岛黎族起义之后,明神宗诏准两广总督张鸣冈在岛内竖牌明示,严禁地方官员对包括花梨木在内的各种黎乡自然资源进行“无艺之征”,传谕“著 实举行,以图久安”。又据明人何士晋在万历晚期编撰的《工部厂库须知》卷九中记载,明廷向开发硬木资源较早的广东省所征调的花梨木岁贡只有区区十段(他省皆无该项岁贡),且与其它硬木均为等额入贡,这表明在当时,以黄花梨家具为主流的硬木家具时尚大潮还没有形成。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