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最新报道】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家居产品的选择上,实木家具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目前实木家具市场经营状况良莠不齐,实木不实、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和购买经验,信息不对称给部分商家提供了牟取不当利益的空间,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 图说:相关数据 市消保委供图 为切实规范实木家具市场,督促企业诚信经营,近期,上海市消保委组织开展了“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部分近年来在本市购买的实木家具,提供免费权威检测,以了解实木家具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了解到,本次社会调查于7月启动报名,经过初步筛选,共征集到55位消费者提供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其中56件购自于实体商场,3件购自于网络、电视销售平台,一共涉及17家商场、47家企业。市消保委家具专业办于8月初组织相关专家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赴消费者家中,对消费者购买的实木家具产品进行检测,并对照合同或订单上标称的材质进行核查。经过初步查验,判定18件样品的材质与标称一致。随后,经过检测机构对其余41件实木家具样品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13件样品的检测材质与标称材质一致,共计31件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一致。28件样品的检测材质与标称不一致。 图说:消保委专家走进消费者家检验 市消保委供图 市消保委在本次社会调查中,通过对实木家具的检测,和相关购买凭证的校对,发现目前本市实木家具行业中,商家不规范经营现象普遍,主要体现在:主体不清、约定不明、发票不开、标识名称不规范等情况,众所周知,发票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重要凭证。然而,在本次调查发现,商家不提供发票的情况比较普遍,仅27%的消费者表示商家开具了发票。而在开具发票的商家中,能够在发票上注明家具材质信息的比例的竟然为“0”。 例如,在调查过程中,消费者徐女士称其于2015年12月在上海超申木器制品厂店铺购买5件家具,总价为11000元。订货单标称产品“门面为橡胶木、其他为实木、后背樟木”。检测机构对床边柜进行抽样检测,其抽斗底板和旁板分别为胶合板和密度板。而橡胶木市场参考价2000元/立方。消费者穆女士称其于2016年8月通过淘宝网卓美全进口实木家具馆购买衣柜、床等家具,网店页面标称材质为桃花芯木。经对大橱的抽样检测,其抽斗底板的实际材质为杨木。而记者也了解到,桃花芯木市场参考价需13000元/立方,而杨木仅为1500元/立方。 除此之外,家具标识名称不规范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市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共有15件样品的材质标识未使用国家规范名称,不符合相关规定。例如消费者陆先生称其购买了一套实木家具,其木床材质标称为胡桃木。但是根据国家木材名称的相关标准,没有胡桃木这一名称。消费者童先生称其购买的实木大橱标称材质为金丝玫瑰木,但实际并没有金丝玫瑰木这一木种。 针对上海家具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市家具行业协会也在现场公布了《上海家具行业诚信经营公约》,并做了相应解释说明,同时还现场公布了首批自愿加入《诚信经验公约》的24家生产企业和9家家具商场名单。(新民晚报新民网见习记者俞金旻) 图说:首批自愿加入《诚信经验公约》的24家生产企业和9家家具商场名单市消保委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