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师原样造出乾隆龙椅 两件宫廷家具用了2吨金丝楠木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08-12 12:27
女教皇的锡杖 女生贾梅全传txt 女同志骑术学校 女主角服装大搜罗 女子高生 监禁バスジャックin桜井りあ 暖流减肥网 虐杀原型2红区野外实验小队

 龙椅

  龙椅

龙椅做工精细

龙椅做工精细

正在制作中的地屏

正在制作中的地屏

  记者了解到,扬州(楼盘)工艺大师花5年时间,设计制作清宫乾隆时期龙椅和仿清风格地屏,展示扬州木雕精湛技艺。

  这两件作品将参加今年举行的全国“大师展”。

  扬州大师“造”

  乾隆时期宫廷龙椅

  高居于殿堂台座之上的宝座为皇权的象征,在486非遗集聚区,一把纹饰玲珑浮凸、立体感十足、宝座重厚硕大的龙椅十分引人注目。

  “这把龙椅是按照乾隆时的宫廷龙椅原样复制的,光画图就用了两个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木雕研究会会长周善生告诉记者,整个雕刻过程非常繁复,在完工之后,还需要用近半年的时间进行精细打磨,总共需要打磨四到五遍,由于很多地方是采用镂空雕的方式,所以在打磨时非常费事,需要用尖锐的物件缠上砂纸,慢慢打磨,最后擦上生漆,营造出光泽度,同时利于保存。

  只见这把乾隆时期的龙椅尽显龙元素,彰显了帝王的霸气。这把龙椅是可以拆卸的。整把龙椅除了两边扶手外,后面的靠背也可以拆卸成三块。

  在靠背顶部的龙头凸在整块楠木板的外面。“这把高1.2米、宽0.8米的龙椅制作中难度最大的在于雕工,乾隆时期的楠木雕工繁复,且非常费料,在当下复制这样的旧时作品,要考虑到原样复制,保证原有的工艺外,还要融入制作者的一些思考,另外还要尽可能节约材料。”周善生说,这个龙头在原件龙椅上是在整块楠木上抠出来的,也就是在一块高厚度的楠木板上去两侧只留下一定厚度的木材进行镂空雕刻,其余厚度木材全部除掉,独留中间一个精雕的龙头,“这样的工艺是乾隆时期的一个亮点,但是这样很费料。”周善生表示,因此他们采用了其他设计手法,极大程度上节约了木材。

  仿清代风格地屏

  单设计就花了半年时间

  历史上,屏风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乾隆时期的木雕技艺精细奇巧,选用这一时期的样式仿制地屏,也正是为了展现扬州金丝楠木雕刻的设计工艺。”周善生告诉记者,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乾隆时期的家具,最富有清式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式家具的代表。

  “乾隆时期的家具呈现出了"精雕细嵌、雕繁刻复"的风格。能工巧匠们利用来自海外的珍贵木材,融会多种工艺美术的成果,尽情驰骋于斧凿之间,制作出了大量的家具精品。”他解释,因此在制作这件宫廷地屏时,他参考了大量的乾隆时期的地屏等家具,如清乾隆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宝座屏风等。

  在位于甘泉的周善生工作室,记者见到了一座金丝楠木宫廷地屏。据介绍,这一地屏高3.3米,宽3.5米,为三屏式样,中间3片金丝楠木雕刻了宫廷山水图案,外围选用了红木的边框,边框上雕刻了云龙图案,显出明显的宫廷风格,做工极为精细。“这块地屏制作由于没有搜集到原样的地屏籽料,通过多种材料整合,采用了深浅浮雕、镂空雕刻、圆雕等木雕技法制作出了这一符合乾隆时期风格的地屏,单设计就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周善生说,为了能够达到出彩的效果,他们先画草稿,再将小样放大,再一步步进行雕刻,“最为难得的是选用了大块的金丝楠木制作,更显富丽堂皇。”业内人士评价。

  两件宫廷家具花了5年

  用了2吨金丝楠木毛料

  业内人士称,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特征显著,工艺十分精良,品种多,式样变化广,工艺水平高,是清式家具的鼎盛年代。扬州大师选择设计制作这样的木雕作品,凸显了扬州木雕工艺的文化底蕴。

  这2件金丝楠木的物件前后制作共花了5年左右时间,使用的金丝楠木毛料达到了2吨左右。周善生表示,宫廷龙椅和地屏将参加今年全国大师展。

  扬州八刻研究者沈慧兰表示,扬州八刻在历史上负有盛名,在《清宫档案》中是有所记载的。康乾盛世,经济发达,扬州的木雕工人经常出现在宫廷装潢队伍中,同时扬州的木雕物品经常进贡给朝廷,大到一张金丝楠木床,小到一个摆件,可见当时的扬州楠木雕刻工艺是深受皇家喜爱的。

  “扬州的楠木制作大师们数年前就开始酝酿,成立木雕研究会,终于在去年成立。”沈慧兰说,研究会成立是为了使扬州的木雕再现曾经的盛世辉煌,而制作龙椅和地屏就是走出的其中一步。

  记者 邱凌/文 刘江瑞/图

(责任编辑: HN666)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