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富民,一座汉代文化底蕴深厚的汉姜古城,在芦山县城拔地而起。 打造集自然风光、文化底蕴、人文环境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带动灾区群众致富增收、同步奔小康,是我市因地制宜指导城镇体系建设,对汉姜古城旅游景区的定位。 三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汉姜古城展露新颜,其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6月23日航拍的芦山汉姜古城。韩毅 郝立艺 摄 以安居促业兴 电钻声、敲打声、切割声……22日,汉姜古城内,王德文350平方米的商铺内,工人正如火如荼地打吊顶、装灯具。 “7月15日前,肯定要完工。这个店是搞餐饮的,卖鱼火锅。”王德文介绍,目前装修进度良好,已完成60%。 说起到汉姜古城投资餐饮,王德文再三强调:“这是女儿女婿的想法,他们要回来创业,作为家长我必须支持。”王德文是土生土长的芦山人,女儿女婿在眉山工作。 “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创业增收的愿景和为家乡作贡献的初衷,是我们回乡创业的动力。” 的确,汉姜古城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投资。 “以前砖木结构的瓦房、棚户房最多,街道破破烂烂,环境卫生也差劲。”在芦山居民何瑶的记忆里,重建前汉姜古城所在地因地处老城区,整体居住环境差强人意。 如今,走在汉姜古城内的街道上,占地0.25平方公里的古城散发出浓郁的汉文化气息。仿汉阙标牌厚重大气,飞檐雕花精致美观,回廊亭台点缀其中;房屋建筑轮廓线生动而丰富,纵横参差的屋顶,三合院、四合院错落有致;经过维修保护的姜公庙、姜维墓、平襄楼、姜侯祠大殿和汉姜侯祠牌坊等建筑古韵犹存…… 姜城月夜区、姜城往事区、姜城故里区、姜城水岸区、精品酒店区、汉文化交流中心,布局合理。在汉姜古城,商、住、休闲一体化发展。 土特产店、茶楼、书吧、健身房等23家不同行业的商家正陆续入驻、装修、开业。“古城布局合理,功能突出,业态多样化,配套设施齐备,既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又打造了旅游景区,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助推了招商引资。”芦山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前志表示。 提升发展能力 22日,姜侯祠外,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养护古树。一排参天古树守护着姜侯祠,让这里更清幽,古韵十足。 “汉代马车等十多个汉风雕塑很快就能落户古城。”芦山县旅游局副局长祝启伟告诉记者,从标牌设计风格到垃圾桶造型,都将添加汉文化元素。此外,该县相关部门还参考《雅州府志》、《芦山县志》等资料,从文字、典籍、文物等元素上入手,寻找汉音汉韵,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打好汉文化牌,成为带动汉姜古城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重要环节,成为实现“汉文化传承产业区、旅游特色小城、汉代建筑风格传承与演绎区”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集生态观光、乡村游憩、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发展方向,为景区建设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汉姜古城旅游景区是灾后重建“一城四镇”城镇体系和“一廊两极三区多点”旅游格局的核心支撑点位,肩负着展示灾区重建形象、优化城镇体系、发展富民产业的多重使命。 “汉姜古城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我们相信旅游搞起来了,产业链和经济链也就盘活了。”发展再建的效用在王德文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