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长眠了200年,“简·爱”的年代仍栩栩如生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06-10 17:46
诛天浩劫
我有个朋友叫曲东
王维希
类似hentai8的网站
闽科叫餐网
吴江大众网
恶少你要负责
我是歌手小提琴殷玥
华硕t20root
pink败家佳
强宠妈咪来袭
授狐网
为纪念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向这位伟大的女性作家致敬,英国举办了三场展览。珍贵的信函、日记、夏洛蒂曾经使用过的物品、难得一见的由兄弟布伦威尔·勃朗特为夏洛蒂三姐妹所作的肖像画……一件件展品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夏洛蒂,观者仿佛从中看到了“简·爱”。 同样在伦敦的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英国最小的国立博物馆,也是全世界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之一,也有一场夏洛蒂·勃朗特展览,展出的藏品包括了夏洛蒂在伦敦使用的旅行指南,其中就记载着这所博物馆,以及夏洛蒂和出版人共进晚餐时穿的裙子——大概是她第一次穿去伦敦之后再次带回到这座城市的。还有最近刚发现安妮·勃朗特画的勃朗特姐妹们的一些画稿,从未向公众展出。展览于5月初刚刚落下帷幕。 “三姐妹”的坎坷与不朽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天才作家是罕见的,而在一个家庭中有几个作家在文学史上或许是独一无二的。 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姐妹三人都有非凡的才能,三姐妹在英国家喻户晓,勃朗特家庭是文学史上一个天才的家庭,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夏洛蒂的《简·爱》中对女性独立性格的描述、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安妮的《阿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令人回味无穷,三部小说在同年出版。但之后两年时间内艾米莉和安妮相继患肺结核离世,夏洛蒂则于1855年因妊娠并发症去世,终年38岁,距离39岁生日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 夏洛蒂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唯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这一经典名著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脍炙人口,轰动文坛。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受到各国读者喜爱。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短暂的一生中还创作了《雪莉》和《维莱特》等小说及一些诗歌。 艾米莉·勃朗特被公认为是三姐妹中天分最高的一位。她沉默寡言、孤傲乖僻、挚爱荒原,一生中几乎没有朋友。但她却有惊人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才,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并以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驰名文坛,换言之,她写《呼啸山庄》是她写诗的继续。她的诗,真挚、雄劲、粗犷、深沉、高朗,这也是《呼啸山庄》的格调。这部小说直到她死后才被认为是部杰作。这次展览展出了一幅《艾米莉肖像》,在画面的左侧可以看到一位男性肩膀的边缘,大概就是她的哥哥布伦威尔·勃朗特的自画像。 安妮·勃朗特是六个小孩中最小的一个,安妮19岁时到米尔菲尔德的英汉姆家任了八个月的家庭教师,1840年至1845年间又在梭普格林的罗宾逊家任教家庭教师。两次的家庭教师生涯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成为她日后文学创作的基础。以她的笔名阿克顿贝尔出版的小说有《艾格尼丝·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正当安妮的小说艺术日趋成熟的时候,不幸因结核病恶化而去世,年仅29岁。安妮的小说风格与两位姐姐不同,与简·奥斯汀颇为相似。 帕特里克·布伦威尔·勃朗特是勃朗特家庭的唯一的儿子。曾师从于利兹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威廉·罗宾逊,画了不少肖像画,并一度曾以出卖肖像画赚钱。《艾米莉肖像》和《勃朗特三姐妹肖像》均出自于他的手笔。可惜他于1848年在31岁的英年就离开了人世。 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虽然都命运坎坷,英年早逝,但其著作却成为19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她们是后世轰轰烈烈的“女性写作运动”的鼻祖。每个成人都有个孩童时期,每个孩童都曾有过七色的梦。梦本是幻觉:虚悬、飘渺、易失。可就有这么几个女孩把美梦紧紧抓住,她们执着地置身于梦境的编织中,最终将幻想变成现实,获得了人生价值的永恒。这就是19世纪出现在英国文坛的勃朗特三姐妹作家提供的一种文化现象。 |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