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同质化的产品导致品牌的低溢价能力,使得部分企业只能依靠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在某家具销售平台上,有消费者反映,定制家具产品外观都差不多,最后干脆通过价格选择家具品牌。由此,行业整体利润率受到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在政策支持下,若我国精装房渗透率提升,将进一步打开家具市场空间。 然而,前述的种种利好,更多地带来短期效应。如果从长期来看,家具行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前景呢? 那么,家具股此番大涨,是意味着家具板块整体开始启动,亦或是行情的尾声? 而对于股价的连续大涨,一位私募投资总监似乎道出了行业Beta属性的真相:“市场好的时候讲投资逻辑,只要逻辑通顺了估值与长期发展都不重要,目前来看,家居行业的投资逻辑很顺“。(来源:家具产业)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化率提升至60.6%。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城镇化率到达60%后,整体增速便开始放缓。 中国产业信息网也指出,地产红利的消退,较大程度上意味着家具行业的天然高增速难以为继。在地产“寒冬”,家具企业唯有加强自身综合能力,才能实现逆势增长。 实际上,在地产“寒冬”带来的家具“寒冬”,叠加互联网品牌竞争、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家具制造企业也确实在积极调整商业模式,以加强企业综合能力。 广发证券也认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场景下,头部卖场和家具品牌商线上营销引流更具优势,将加速零售端市场份额向头部聚集,龙头效应将更加明显。 就在上个月,中央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重申“房住不炒”政策,并强调坚持“三稳”目标,因城施策。地方层面,杭州、东莞等十余城市也收紧了房地产调控政策。 此外,精装房趋势也将带动配套家具需求向上。根据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我国2019年精装房渗透率3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增长空间。而精装房配套产品中建材、厨卫部品配套率均在90%以上。 而同质化的产品既使得家具行业格局分散,又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低,从而降低行业整体利润率。数据显示,2018年九大家具上市公司总营收仅占国内定制家具市场12%的市场份额。从单一品类看,2019年国内定制橱柜CR4 仅 10.14%,与美国56.5%的 CR5相比,格局极为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