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高伟来到上海,学习海派家具制作技艺,王章荣收其为弟子,亲授技艺。1992年,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高伟在上海创办“A-Zenith亚振”品牌。并带领18位创业元老,秉承匠人之心,创造性地将海派家具制作技艺和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并不断融入国际先进的设计制作理念,形成独有的“36个环节,400多道工序”。 1922年,在泰昌木器学有所成的水亦明创立了水明昌木器,其产品备受青睐,以黄金计价。当时红极一时的和平饭店便多次选用水明昌木器生产制作的家具,水亦明成为海派家具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 进入20世纪10-20年代,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中国人开始剪辫易服,随之而来的是家居革命,西式家居受到追捧,供不应求。30年代开始,普通中国传统家庭也开始大量接受西式家具,当时较为富裕的阶层,追求款式富贵,雕刻纹饰多为花卉和果实图案的,由中国木匠融入西方人体工学和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手工打造而成,兼具时尚美感与舒适,逐渐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人群的生活方式。
谈到中国的家具,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清两代的宫廷家具,似乎看不见帝制王朝结束后,还有民国这样的一段当代历史的连接。民国时期家具的发展和兴起,往往被大家忽略。然而,作为明式、清式家具文脉的传承,民国海派家具不仅风靡了20世纪前叶的上海,而且引领了中国家具变革的潮流。 新中国成立后,海派家具并没有消失,而是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海派家具制作技艺依然在不断传承。王章荣、王健作为“水明昌”技艺传人,由他们设计、制作的家具开始更广泛的走进国人的生活。他们也成为海派家具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而继续发展,迅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早在1291年上海建县时,上海的家具制造业就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至明代,随着江、浙地区经济的繁荣,上海传统家具制造业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成为苏式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孕育海派家具提供了土壤。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式家具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渐渐进入上海上层社会的生活当中,由起初的海外购入发展成后来的本土仿制,并在仿制的过程中混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家具和上海民俗家具的内容。中西文化交融,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海派传承: 1884年,乐振葆来沪,子承父业,后创办泰昌木器公司,是首家自制自销海派家具的公司,乐振葆也由此成为海派家具制作技艺第一代传承人。 海派发展与鼎盛 海派起源: 与时俱进 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梦”精神的引领下,亚振秉承提供精致尚雅生活方式的理念,以海派生活为灵感,设计了海派艺术风格家具。以上海石库门为设计灵感的“海派印象”系列,融汇东西方文化,走出国门,作为上海设计代表,入驻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中心。亚振家居将在新的一时代当中,以传承和发扬海派家具为己任。 亚振创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