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扬州人那些年用过的灯具 青花瓷油灯"晚清造"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6-06 12:02
i love 原始人玩坚果 朴宝蓝 金秘书为何那样 搜刮音乐 李飞新浪博客 excuse me 苑国辉

  煤油灯。

  左侧为青花瓷油灯,右侧为磁石油灯。

  汽油灯,右侧为打气装置。

  马灯,又名桅灯。

  错银饰青铜牛灯于1980年在邗江甘泉山出土,现存于南博。

  中国江苏网11月12日讯 昨天上午,文昌花园的活动室内,展出了一组从晚清时期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居民家中使用的灯具。这些灯具是家住文昌花园社区的知名收藏家张玉顺的藏品,其中包含青花瓷油灯、煤油灯、汽油灯、马灯、仿唐代陶灯等,让社区居民大开眼界。

  通讯员陈桂香

  记者宫鋆煜文/图

  核心提示

  【看看藏家的近现代灯具】

  两盏青花瓷油灯“晚清造”

  明清题材电视剧中常见到

  “从年代来看,我收藏的灯具里,年代最早的是这两盏青花瓷油灯。”知名收藏家张玉顺告诉记者,这一高一矮两盏油灯,都是晚清时期的。

  记者看到,其中一盏青花瓷油灯,高约15厘米,底部是直径10厘米左右的大盘子,顶部是直径三四厘米的小盘子,两个盘子之间是一个十多厘米高的圆柱体,在圆柱体下方还有一个小把手。另一盏油灯约5厘米高,同样是底部大盘子,顶部小盘子,只是中间的圆柱体大大缩减了。

  “带把手的这盏,可以手持,在一些明清题材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晚上手持油灯的镜头,就是这种式样的油灯。”张玉顺介绍,“这种油灯一般用菜籽油、豆油或花生油作为燃料,在一些产棉花地区可能使用的是棉籽油,灯芯一般使用的是棉芯或通草。”

  磁石油灯泰州一带使用广泛

  当年陈毅曾使用过同款油灯

  “你再看,这两盏淡绿色的油灯,是民国时期的磁石油灯,构造和晚清的油灯差不多,用的燃料也是菜籽油或豆油,灯芯也是通草或棉芯,差别不大。”张玉顺笑着说,这种油灯当时在泰州一带使用比较广泛,“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里,有一盏陈毅使用过的油灯,我去看过,与我收藏的一模一样,可以说是同款。”

  台湾导演曾定制一批煤油灯

  已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露脸

  “煤油灯,是民国后期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庭主要照明工具。”张玉顺告诉记者,此次展出了三款煤油灯,两款是玻璃的,一款是铜质的。

  “我对这煤油灯记忆最深,因为小时候家里使用的就是这种灯。”张玉顺说,“小时候我最喜欢在煤油灯边上看小人书,可看一会之后,鼻涕都变成了黑色,一开始我很害怕,后来家里人告诉我,是煤油灯的烟造成的,不要紧。”

  关于煤油灯,张玉顺还提起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剧组来扬州拍摄电视剧《苍天有泪》,当时我是何园负责接待剧组的人。有一天,台湾导演想吃扬州的富春包子,于是我就带他们去了。”张玉顺说,“当天在老富春的巷子里面,我们遇到了一个挑着担子卖煤油灯的老人。台湾导演一看这个就很吃惊,说想不到扬州现在还有煤油灯卖,当时他在台湾拍电视剧需要煤油灯,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个。于是他就希望能定制一批煤油灯带回台湾。”

  “这个卖煤油灯的老人并不会制作,后来我跟他去了刘集附近的一个家庭作坊,这个作坊生产煤油灯,我把台湾导演的要求告诉他们之后,他们就制作了一批煤油灯。好几年前,我和这个台湾导演通信时,他还告诉我,从扬州带回来的这批煤油灯,已在台湾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露过脸了。”张玉顺告诉记者,自己前两年想再次去寻找这个家庭作坊,可惜已找不到了。

  马灯,夜间行船的信号灯

  以前在大运河里随处可见

  “你看!这也是一种煤油灯,名叫马灯,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的灯,因此而得名。”张玉顺介绍,这种灯也多用于航行时挂在桅杆上,所以也被叫做桅灯。

  “以前在大运河里随处可见这种灯,基本上每条船的桅杆上都挂有至少一盏这样的灯。一直到1970年左右,我晚上还经常看见在大运河里行驶的船上挂有这种灯。”张玉顺告诉记者,自己曾特意向行船多年的老人打听过桅灯的用途。“老人告诉我,晚上在水面上什么也看不见,远远地看见一盏灯就知道对面来船了,这时他们就会举起桅灯,如果向左晃一晃,就表示告诉对方自己的船将靠左行驶,如果向右边晃一晃,就表示靠右行驶。因此,很多时候,桅灯也是一种信号灯。”

  汽油灯一般礼堂使用较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过

  介绍完煤油灯之后,张玉顺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灯——汽油灯。

  “这个灯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的,这个灯的原理相对比较复杂,在灯的下方有一个空心的灯座,灯座里面装的是汽油。这边有一个打气的装置,旁边还有一个气压表,中间是纱罩,一般为石棉网。使用时,从打气的装置打进空气,汽油通过一根铁管压入上方,然后铁管口喷出雾状汽油,分布在纱罩上,与空气均匀混合后燃烧,使纱罩发出炽热光亮。”张玉顺告诉记者,这种汽油灯一般是礼堂使用较多。

  【打探扬州的古代灯具】

  扬州甘泉山出土“青铜牛灯”

  已成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张玉顺展出的灯具均为近现代的照明工具,那么在此之前的照明工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记者随后询问了扬州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著名收藏家陈晓友。

  陈晓友告诉记者,灯具其实自古以来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扬州的灯具历史追溯最古老的当数如今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在扬州甘泉山出土的“青铜牛灯”。

  “青铜牛灯高四十多厘米,设计精美,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整个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灯的下部为黄牛,背负筒状灯,穹隆状灯罩,上面焊接一圆管,直通牛首,烟灰由此通入牛腹,牛身、灯座、灯罩三部分可拆卸。整体构思巧妙,且体现了古人一定的‘环保’意识。牛体遒劲威猛,尤其是牛尾旋曲而上,独具匠心;通体用银子对称错出各种图案,十分流畅华丽。”

  陈晓友介绍说,青铜牛灯代表了南方的工艺,与之对应的是河北出土的长信宫灯,“这两盏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工艺的巅峰之作。”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