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供给侧”的真正含义。在近期的多个会议中,也曾有很多人问过 我这个问题。“供给侧”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词汇,属于新古典经济学,与“需求侧”相对应。过去我们更多的是着眼于需求侧管理,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 “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决定着短期经济增长率。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救市,以及后来的家电、汽车和建材下乡,都是需求侧管 理。这些举措的出台和实施是由当时我国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供给侧管理则包含劳动力、政府、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 率就是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秦占学:我们的传统建材,主要是水泥、玻璃等大宗建材,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市场饱和状况,其产能过剩程度也早已为人所知。形成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大宗建材产品产能的增长大大超越了基础建设及房地产投 资的增长。基础建设大大减少,影响了水泥市场的需求;房地产投资减少,则直接影响了玻璃的应用。这类产品不是结构性的问题,也不是产品规格不符合市场需求 的问题,而是水泥熟料、玻璃原片绝对数量增长过快,供给大于需求。盲目粗犷的扩张方式使得国内水泥和玻璃的产能利用率常年维持在七成左右的水平,库存高成 了行业的怪病。 如果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需求侧管理就像“高压锅烧肉”,肉是熟了但味道欠佳,而供给侧管理则犹如“文火煨汤”,肉不仅熟透了,而且有滋有味;若 与医病相比,需求侧管理像一剂西药,可以立即见效,但不一定能够除根,而供给侧管理,则像一副中药,见效虽慢,但以调理为主,可以除根。现在国家经济出现 了问题,需要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 供给的目标是满足真实市场需求 所有供给侧改革,最终的结果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即用有效的供应满足 真实的需求。现在我们依靠各种促销活动刺激出来的很多需求并不是真实的需求。比如,2015年“双11”一天的销售是900多亿元,这里面虚假需求应该占 了一多半,因为当时图便宜买了一堆东西,但后来发现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要么搁置,要么废弃,要么退货。这就是需求侧管理造成的结果,在时间、金钱、资源 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现在的水泥、玻璃产业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通过兼并重组减量,将有效产能集合起来,绿色、先进的保留,以满足我国增速日益减少的基建项目和 房地产投资的需求;二是落后的产能就必须淘汰。减量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否则会引起很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思维的转变很关键。今后,水泥、玻璃等大宗建材产 业所谓的“发展”,不再是以数量为准,而是以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贡献为基准,在质上求发展,以满足社会、环境的需求,其职能也发生着转换和转型。(中国建材报) 孟宪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建材行业来说,一样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从行业自身发展现状来分析,也特别需要借力改革,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可以说,这次改革,是一场及时雨。这将会给行业未来发展带来哪些重要的变化呢? |
- 上一篇:安全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 下一篇:中国建材扩张无度尝苦果排污超标处罚太轻屡屡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