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上海人都会去白相相的华亭路服装市场 丁是娥旧居位于华亭路71弄5号,该幢房屋为花园住宅。房屋为二层砖木结构,一层设有架空层,建筑平面近似凸形,其中北立面突出。 华亭路40、42、44、58号花园洋房 华亭路1号——LESS&MORE 华亭路40、42、44、58号花园洋房 其演唱艺术精湛,并形成绮丽多变、独树一帜的丁派唱腔。曾在上海市戏曲竞赛、华东戏曲会演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一等奖。 影楼开在老式的小洋房里,弄堂走进去左手边一个幽静精致的小院,环境优美,室内场景设计或梦幻,或清新。其次是热情的工作人员,让大朋友和小朋友都非常的喜欢。 单体有多种式样,大多为四坡瓦顶,对称立面,细卵石或水泥拉毛墙面;2层设券柱廊或半圆形敞廊,有室外楼梯通向花园;3层为阳台。 华亭路93弄4号——Miranda Photo 这条仅400米的低调小马路 曾经是徐汇人的必逛之地 华亭路71弄5号——丁是娥旧居 解放前华亭路多为旧货、古玩摊点,建国初期仍为旧货市场,文革期间,旧货市场迁至襄阳南路南昌路口。 但是透过篱笆的缝隙,则可以看见花园内的绿树和灌木,以及洋房前有花纹的廊柱。 起初摊位总共才50来个,地方虽小,声势却大。“搬迁”没几天就举办了场别开生面的展销会。商贩们有的连夜坐火车到广州的“高第街”进货;有的参考日本和港台杂志上刊出的时兴款式,然后自行选料设计……展销会上的“新式衣服”令当时的华亭路名声大振。 华亭路72、74、84、86号花园洋房 结语 华亭路93弄4号——Miranda Photo(特色影楼) 据说这幢有柠檬黄外表的洋房原先为一个英籍犹太人所有,当时房子二楼宽大的走廊上曾有大幅的壁画,楼下的餐室里有角可以伸缩的机关,粗重结实的桌腿至今还保留着栗色的油漆光泽和雕刻出来的菱形花样。 一度有人评价“华亭路服装是一流品牌,二流质地,不入流的价格”。不止上海人和外地游客,到华亭路购物的还有附近多个外国领事馆的外国人。曾有调查显示,每百名顾客中至少有4人是“老外”。 华亭路71弄5号——Hey!Jewel(原创首饰店) 花园住宅(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建造)。砖木结构,1934年建造。沿华亭路大体成行布局。 曾任上海沪剧团团长兼艺委会主任、上海沪剧院名誉院长。曾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任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上海市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88年6月28日在上海病逝。 华亭路71弄5号——丁是娥旧居 华亭路72、74、84、86号,已列入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是上海市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47年秋组织上艺沪剧团,成为台柱。1949年,上海解放不久,就带头演《赤叶河》《小二黑结婚》等新戏,后在《罗汉钱》《金黛莱》《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等沪剧中任主要角色。 1984年时为鼓励引导非公有经济成分健康发展,增加回沪知青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就业,将原徐家汇肇嘉浜路西端绿地中和五原路上近70个服装摊搬迁进入华亭路,辟为小商品市场。 总共三层,却一层层往后退,显得表面构造纷繁复杂,有一种奢华的贵族气质。 老板娘的扎花工艺,又快又好,逛逛看看,时间过得很快,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在院子里作伴,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feel。 丁是娥(钱定华画)
当前位置 | >> 这条仅400米的低调小马路 曾经是徐汇人的必逛之地
相关新闻 其实在20年前,这里曾被誉为“上海第一服装街”,那里曾经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如今,华亭路又重新回归安静,只有马路两侧树后一幢幢小洋楼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风光。 |